中国足协对于一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成绩的青年队过于看重,甚至把他们抬高到“足以载入中国足球史册”的地位,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做并不正常。 但褒扬中青队的目的,如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实际上想通过这种手段来给国家队主帅米卢施加压力,那才有些像足协的传统风格。联系起足协未经米卢同意,自作主张让米卢的中方助手在联赛中物色新的国脚人选,这种猜测就绝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了。 这样做的本意没错,想让米卢从中青队的表现中,更加明白中国球员的特长所在,更加懂得要让中国球员扬长避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实行什么样的思想引导。前段时间只是传说、现在看来是确实存在的“17新人名单”,其目的,就算不是逼迫米卢接受自己的主张,也是在发出态度强硬的暗示――“米卢你走得有些歪了,应该往这个方向上转”。 国家队在外围赛中的表现让人很不满意,而中青队尽管是在用成人“战争”的思想,对阵多少还有些“游戏”般幼稚之处的对手,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效率,和一年来取得的确实进步,显然要比国家队的工作更让足协感到满意。不过,采取这种旁敲侧击、心理暗示的方法来表达意见、施加影响,就算是中国人传统上的处世之道,在当前这么个环境之下,面对米卢这样认为自己完全正确的外国人,实际效果说轻了会是适得其反,说重了,那会把事情彻底搞糟。 中方助手、国家队中相当数量的球员,对米卢的训练、带队思想都有意见,但这个意见无法反映到米卢的耳中,反倒只能在“自己人开会”的时候畅所欲言。实际上这也是历来中国国字号球队中,中方人士对待外籍教练的一贯方法――有事自己商量,向领导随时汇报老外的思想和工作动向,有意见不向主教练提,而是越过他向领导反映。助手的作用如果都是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那还谈得上什么“合力”? 按照自己对米卢战术思想的理解,中方教练在国内找了十几个“更能符合米卢战术要求的球员”。看看其人选,有多少个是曾经入选上届世界杯外围赛国家队阵容的老面孔?如果这样的队员才是“更能符合米卢战术要求”,那么米卢的用人眼光,和4年前的戚务生也没有多大区别嘛,他干脆带1997年十强赛时的国家队原班人马打世界杯得了。 肇俊哲和申思,李金羽和马明宇,几乎就是完全不同特色的队员,米卢重用的是后者,而中方教练推荐的是前者,双方南辕北辙。难道在米卢和他的助手之间,对一个确定的组队思想和战术方向的理解,都会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认识?如果不是这样,还能给出一个什么答案,来解释如此貌合神离的思想分歧? 足协和米卢的关系,正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当口,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是国家队打好十强赛的最大障碍。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