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运会拳击决赛今天落幕。这次赛事对瞄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拳坛来说,无疑是提前进行的一次大阅军。尽管各省市都派出了最优秀的选手参赛,但从比赛来看,就像中国拳击协会专职副主席常建平所说,“中国拳击离世界还有很大的差距”。 赛事门庭冷落 我国拳击运动的开展始于1953年,由于种种原因,1959年后被撤消。1986年3月,国家体委正式恢复拳击运动。据了解,我国现有40多支专业拳击队,参加训练的专门运动员超1500人,专业教练员120多人,许多省、市都有优秀的后备队伍。本届全运会有来自全国各省、市35支队伍共214名运动员参赛,其中23支队伍(包括贵州队)在比赛中获得奖牌,这说明拳击运动在我国发展很快,各地水平有较大提高。 拳击在国外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带动的体育市场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在我国,拳击运动仍是一个偏冷的项目。从九运会来看,已举行的武术、排球、乒乓球等比赛的进场观众相当多,他们的观赏水平也很高。相对而言,在肇庆举行的拳击比赛却有些门庭冷落,尽管众多学生拉拉队烘托了场上气氛,但购票进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却寥寥无几,这一反差充分说明了中国拳击运动现状。对此,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拳击部长董生辉一语中的:“我国拳击运动存在一个普及问题。” 差距还很明显 近年来,我国拳击运动员在世界赛和洲际大赛中,已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白崇光获51公斤级冠军;1993年亚洲拳击锦标赛,江涛获91公斤级冠军;1994年第7届世界杯拳击赛,单孝强打入54公斤级前7名;1996年奥运会,江涛获91公斤级第5名。但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拳击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从九运会拳击决赛来看,这个“距离”集中表现在三点:一是教练水平。主要体现在训练中科技含量不高,只是凭借经验盲目上量。二是裁判水平。在昨天半决赛中,一场比赛的比分从16比14改判为23比22,这足以说明问题。裁判的误判会葬送一个运动员的努力,打击运动员的积极性。在执行客观量化标准的前提下,如何把主观影响减至最低,是我国裁判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三是运动员素质问题。开赛以来,运动员普遍表现出技战术粗糙,身体素质不强等情况。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过一些外国专家,他们一致认为,顽强的精神、健壮的身体、良好的文化素质是一个优秀拳击运动员必备的条件。 中国拳击运动将面临两次“考试”:中考定在明年的亚运会,目标是夺金;而大考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能实现有所突破的目标,中国拳坛必须奋起直追。(文建华) (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