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却寡助的反黑联盟,大有被足坛黑假势力分隔包围逐个击破的危险。 山坳上的足坛扫黑风向,一夜间就似乎掉了个儿———17日前后,不惜以“政治生命”为赌注的陈培德感到“空气的沉闷”;“污点证人”宋卫平被自己广求证据的困境“套牢”,所网罗的几个行贿“中间人”,不是证据不实就是本人溜之大吉;李书福则“在很多领导打招呼”声中表示“从此不谈黑哨”。 与此同时,舆论高压下一度噤若寒蝉的部分涉嫌裁判,见足协首鼠两端、反黑者证据不足,也趁机借法律之剑“反攻倒算”。此际,事倍功半的反黑联盟,大有被仍在暗处的假黑势力及其保护伞分隔包围、逐个击破的危险。 四处碰壁中,反黑义士营中弥漫起犹疑、茫然的情绪,一点不奇怪,本来这就是一场过去没有成功范例、如今也尚未胜券在握的正义之战。但是,令每一个良知未泯的人愤怒的是:为什么比宋、李更“苦大仇深”的圈内同道们,仍然怀揣“铁证”浑噩熟睡?假与黑,真已铸就了一座彼此心照不宣、同流合污的铁屋子? 对于足坛反腐,一位在国内体育界地位颇高的人士曾对笔者高谈阔论:在足球圈里混,最要紧的是什么?是守信用。哦,你想收买裁判,想靠这个赢球冲A,一旦人家没帮你达到目的,你就反咬人一口,还扮得自己跟反黑英雄一样,嗤!在这个契约社会,如果连最基本的商业信用都不讲、动不动就坏了规矩,谁敢跟你“做生意”? 守信,这个原本十分干净的为人处世规则,竟然成为圈中徇私舞弊者订立攻守同盟的凭据。反黑者“得道却寡助”,足坛反腐正义之难伸,由此可见一斑。 下梁歪,皆因上梁不正———从3年前的“渝沈假球疑案”到现在“浙江扫黑风暴”,足协头儿们早已习惯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大环境当作足球圈无法独善其身的挡箭牌,又经常自相矛盾地将腐败之因仅仅归结为俱乐部老板、教练、球员、裁判等的“个人行为”。 作为经营中国足球这门独家生意的“老板”,中国足协从没意识到自己的百般推卸,在某种意义上已是渎职;而事实上,无论是联赛品牌的商业推广、经营,还是比赛的组织管理,足协权力的“唯我独尊”也从未在圈内遭遇真正的挑战。 当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又缺乏足够自律时,足协这个领导机构内部未必没有某些藏污纳垢的死角。一位在甲A沉浮多年的教练说:扫黑,第一刀就得从上面砍起,比如××,与他相比,下面那些“黑金交易”大多只是小儿科。陈培德也说:我不仅看到那些收黑钱的裁判在暗夜中颤抖,我还看到一些正在领导着反黑的权贵们,在发表堂而皇之的讲话时,内心深处也在发抖。 上既行,下必效。于是,除了“叛徒”宋卫平等,圈子里大多数人都拒绝“卖友求荣”,“反扫黑同盟”对腐败证据的“坚壁清野”,如黑金交易过程一样天衣无缝。这叫人想起原广州吉利俱乐部总经理桂生悦的话:中国足球已结成了一张网,在没看清形势的前提下,谁都不会说话。 在看客们无一例外的冷漠中,反黑者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险境便格外有了悲壮的意味。宋卫平说:自己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就算“鱼死网破”也无所谓———这是“马前卒”们最后的心迹,而足坛反腐大任所急需的广泛正义与良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定将在沉默中死亡。 这,的确是一次让人暂时很难看到曙光的长征!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