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与那英似乎是个敏感的话题,人们很容易由此想到高峰,其实这是我无权过问的事情,无论他们像辣妹与贝克汉姆那样恩爱如初,还是像波姬小姐与阿加西那样“曾经拥有”,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我要探讨的是那英为什么在包装得那么普天盖地的氛围中唱那样一首极为平庸的足球歌。前几天我们刚刚谈及巩俐、崔健沾足球就不顺,近日那英似乎也进入了同样的误区。 在世界杯外围赛之前,多家媒体都在炒这样一件事:4月22日中国队与马尔代夫队比赛开幕式的演出方案已经确定,西安赛区开幕式将由那英领唱《中国队之歌》,5分钟的表演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绝对精彩。在序曲声中,多达500名青少年从主席台跑出来,跑过球场;7名歌星在歌坛大姐大那英的带领下,分坐4辆西安古城墙造型的彩车从球场内的北门缓缓出现;当今都很走红的韩红、林依轮、解小东、陈明、罗中旭、孙楠、景岗山等人乘坐彩车在主席台前一字形排开;八名歌星齐唱《中国队之歌》;紧接着在球门的后面各有200多名少年儿童舞动4条两两对称的长60米宽20米的横幅,上面标有“中国队加油”和“中国之队”字样;2002个黑白相间的气球同时被放飞,使演出达到最后的高潮······ 我不敢评论这个创意是否成功,因为我没有看见,但昨天我在《足球纪实》节目中听到那英唱的《中国队之歌》,我敢断定这是一个稍纵即逝、是一个球迷不会传唱的歌。从曲调来说,这首歌缺少动人的情愫、缺少优美的旋律,并无打动人心之处;从歌词来说,是“让我们向前冲”“我们永远和你在一起”“血为你沸腾”“让我们自己搏一回”这些毫无特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陈词滥调。我不明白,那英为什么会同意唱这样一首歌,没有人怀疑那英的实力,但就如同一个大腕演员去出演一个让人读不下去的剧本,这不是在浪费自己的才华与名气吗? 我们不必过分苛求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他们只是在延续一项从来没有成功的事业。早在“5·19”之后不久,就有人提出,应该借鉴足球强国球迷的参与精神,做一首能在全国球迷中普遍传唱的中国球迷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样的歌没有产生,却出现了不少连平庸都谈不上的次品歌。风靡欧洲、简单动听、朗朗上口的“欧嘞”歌没有出现,瑞奇·马丁那一学即会、一会不忘的“goal goal goal”没有出现,倾注着对球队热爱的AC米兰队歌式的歌曲没有出现,甚至差强人意地让球迷唱上一两年的歌也没有出现。这真是我们的词作家、作曲家、歌唱家、流行歌手的失职,在世界上球迷人数最多的国度,产生不了一首被球迷喜爱的歌,必有它内在的原因。首先,我们的词作家并没有从足球的本体去表现足球,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总是用政治思路来创作,想用它来振奋民族精神、鼓舞球员士气、鼓动球迷爱国,其实用国歌不比你的歌要热血沸腾多少倍,谁会来唱你的歌?我们的词作家、作曲家熟谙足球的太少,他们创作足球歌曲的词太生硬,太缺少生活气息,太不了解球迷的心。中国球迷在世界上只能算初段球迷和足球第三世界球迷,不仅对足球的理解远不如欧洲球迷,其音乐细胞也在待开发阶段,同样是在球场自娱自乐,中国球场与意大利赛场的气势磅礴的歌声形成鲜明的对照,每当我在收看意甲联赛转播,听见全场高唱威尔第的《凯旋进行曲》,我不得不慨叹意大利球迷的音乐素养是很高的。但是,中国不像意大利是盛产歌剧和进行曲的国度,适于中国球迷传唱的歌又在哪里呢?中国球迷歌必须适合他们的特点。说得更白一些,中国球迷尚在躁动阶段,如果歌曲没有沁人心脾的旋律,没有听几遍就上口的通俗性,没有发泄他们胸中块垒的功能,他们会觉得没有“猪猡”“垃圾”“牛×”“傻×”“瓜娃”“挨球”“丢”“呆×”“ZEI”更过瘾。由此我也想到,职业化以来各地的词曲作家也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但给我真正留下印象的只有全兴将士歌与“国安永远争第一”,前者有点雄赳赳的进行曲味道,旋律也算不错,但没有经过男声小合唱的训练,根本唱不出它的味道。“国安永远争第一”高亢有力,也很符合京城球迷天子脚下的心理,但每当唱到后来都是近乎踩鸡脖子的声,即使演唱者也有点声嘶力竭,恐怕能游刃有余唱完它的只有金少山那样的京剧演员了。 我们的作曲家并不笨拙,我们儿时向着蜗牛唱的“水妞歌”被一改编,也那样优美那样易唱上口。如果他们之中的有志者能到这个领域来开发,抛开短浅的功利,不热衷过分商业化的操作,说不定一首歌就会扬名立万,就会在无数个球场――这些最宏大的场所由几万人引亢高歌,那对词曲作家和歌手来说,是何等刺激啊。 看来那英唱足球歌急了一点,足球又毁了那英一回。(金汕)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