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晓新沈阳报道:无论从什么方面说,中卡之战都是一场让人感到意外的比赛。为什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反而更加疯狂?为什么起用大批替补反而完成了更加精彩的表演?这也许是中卡之战留给人们的唯一疑问。遥远的“复仇”说显然不是真正有说服力的解释。 国家队自解“疯狂” 国家队内部赛后也认为这是十强赛至今中国队表现最好的一场比赛,如果之前中国队还只是本组出线的头号热门,那么现在看来同组对手与中国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教练组对此的解释是“这场比赛没有任何压力,所以队员们更容易发挥出水平”。但是,同样是一场没有压力的比赛,全部主力出场的对阿曼一战却被认为是打得最难看的一场比赛。 在一些队员看来,取得这场疯狂胜利的因素并不止一个。宿茂臻说,虽然对中国队来说这场比赛已经失去了意义,但对于我来说,这却是第一次机会,我们应该在这次历史性的赛事中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记忆;祁宏说,我们是职业球员,职业球员的要求就是要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这是结果出来后的比赛,但也是中国队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我们应该为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真正能对比赛进程作出解释的也许只有一个。有队内人士认为,中国队上半场的表现其实并不是太好,但对手却给了我们太多机会,“在两名进攻核心球员停赛后,卡塔尔队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攻击力,但形势又迫使他们必须玩命进攻,这使中国队在轻松防守的前提下获得了相当多的反击机会”。 在客场对阿曼队和卡塔尔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整个上半场都没有很好的得分机会,就是因为对方的防守相当严密,像郝海东和曲波在这场比赛中多次出现的长距离奔袭的情况,在那两场比赛中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连拿住球都不容易,更别说舒舒服服地带球突破”。从战术角度说,的确是卡塔尔队孤注一掷的打法成全了我们的疯狂。 中印之战的翻版? 赛后有记者询问米卢,是不是在赛前就确定了全力进攻的方针。米卢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奇怪,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存在。记者的用意很明确,从这场比赛的进程来看,中国队的打法的确不同于过去几场比赛,甚至可以说,这不符合米卢一向的习惯。 客观上说,米卢的整体战术思想首先是建立在强调防守、保证不失球的基础之上,这使中国队在比赛中很少出现意外,但同时也很难出现大快朵颐的比赛。但中卡之战却更像一场中国队传统意义上的比赛,打顺了指哪打哪,速度、长传冲吊,这些在米家军中很少出现的字眼重新回到了中国球迷的记忆当中,却唯独不像是一场完全由米卢指挥的比赛。 有人猜测,这是又一场不按米卢意图进行的比赛,确切地说,这是中印之战下半场的一个翻版。某些球员在事后谈到那场比赛时,的确认为那是在逼急了的情况下球员自救的结果。米卢在休息室里其实什么布置也没有说,比如说对吴承瑛,他只说了一句“你往上压”,但吴承瑛很快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应该踢什么位置,回头向米卢求证时,米卢却没有给出任何回答。按照这种逻辑,下半场的五个进球来自于球员被打回了本来面目。 猜测也许是没意义的,正如某些教练所说,现在说换哪一位国内教练都能带进世界杯,或者说米卢并没有什么东西,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作出某些设想,从中印之战到中卡之战,我们应看到在米卢的整体战术下,中国球员身上某些潜质可能带来的爆发力,换一个角度说,米卢完全可以找到一种比现在更能发挥出球员能力的方式。 有时候,限制就是一种规范,在整个十强赛上,如果说米卢牺牲了这种爆发力而保证了战局的平稳发展,那么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限制、很成功的规范,但是对于只可能在世界杯上“潇洒走一回”的中国队来说,也许轰轰烈烈比四平八稳更得人心,米卢或许可以在这种无意识状态下的“回归”中,找到一种新思路的落脚点。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