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记者蔡拥军 国内足球联赛从1994年步入职业化轨道以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职业联赛的定位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相关政策摇摆不定,时常使联赛本身成为牺牲品:2001年,联赛虽已进行到半程,但结束日期仍需视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结果而定;2002年,世界杯赛的举行使得联赛被分割得七零八碎;联赛的升降级制度和外援、年轻球员使用等方面近几年政策多变,使得各俱乐部无所适从,无法制定长远计划。 今年不知明年会怎样,过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联赛一些好的规定也得不到很好执行,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俱乐部的急功近利。 联赛的利益当然要服从于国家队的利益,但这决不应成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借口。许多人把联赛与国家队当作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来看待,认为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只能牺牲联赛的利益。这种观念恰恰忽略了联赛和国家队之间常态的和谐关系:联赛是培养高水平国家队队员的摇篮,而国家队成绩好坏也会对联赛质量、俱乐部的声誉乃至经营构成直接的影响。中国职业联赛的较低水平是中国队世界杯赛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中国队的不佳表现对联赛和俱乐部也有着立竿见影的影响,联赛目前上座率持续低迷就是证明。 联赛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看似体制、机制的问题,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没有摆正联赛和国家队的关系,在于把联赛置于从属的地位,同时也不排除有利益驱动的因素在起作用。从新华社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看,足球发达国家虽然也存在着联赛与国家队比赛的矛盾,有时候甚至很激烈,但总体上大家都意识到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能妥善处理好这对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像国外足坛那样,有一套保障国家队与俱乐部协调矛盾的机制,兼顾双方利益。既然国际足联有相关规定,国外足坛又有成熟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就应该下决心,在此方面建立一套双方可预期的、相对稳定、双赢的做法。 中国足协目前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位忙得团团转的总经理,对于联赛是事无巨细一把抓,结果在宏观调控方面许多该做的工作没有做好。与其这样,中国足协还不如不当“总经理”,甘当“董事长”,把握大方向,弃小权,管大事,联赛反而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需要一提的是英超俱乐部的服务意识让我们汗颜,这是他们心存危机意识而采取的一种俱乐部品牌经营方式,能有效拉近俱乐部与社会、媒体、球迷的距离,这也多少让我们明白了英超联赛近年来火爆异常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我们的管理机构与俱乐部架子大了一点,服务意识少了一点,总觉得中国足球永远有数不清的捧场者。不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世界杯后观众人数的锐减已经向国内联赛敲响了警钟。全社会一旦对足球的热情和关注发生了逆转,也许将是灾难性的。(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