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刘江 徐仁杰 徐江善)正在此间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对足球“黑哨”问题非常关注,并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北京市海淀区体育局常务副主任许继存说,我刚一到会上,许多代表都向我询问“黑哨”的情况。大家对此非常关注。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迟进东说,球迷们在普遍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花很多钱看球,凭借的是对足球真诚的热情,他们有权利要求欣赏到最真实、最精彩的比赛。可是,“黑哨”等弄虚作假行为却无视他们的基本权益,使其在物质和精神上受到双重伤害。 北京市怀柔射击运动技术学校副校长徐小广说,“黑哨”事件的曝光绝对是一件好事。他认为,严肃处理“黑哨”裁判并不会导致“比赛无人裁判”的局面出现。他说,短期的震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腐败毒瘤”长期不除,最终将断送足球事业。他说,我最近看了新华社《参考消息》刊登的许多关于国外足球协会如何防范和惩治腐败的报道,很受启发。要保证裁判的公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裁判独立于各方利益集团。在英国,虽然也有假球现象,一些俱乐部进行过私下交易,但从来没有出现过“黑哨”行为。这些现象都值得好好研究。 也是国家级田径裁判的许继存说,在体育界干了几十年,深深感到我们的体育负载体育之外的东西太多。不少地方和部门把体育比赛的胜负与一个地区和部门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联系得太紧,看得太重。过分注重胜负和比赛成绩,不仅裁判受官员、权力和人际关系的左右,走向畸形,而且还容易出现运动员虚报年龄、使用兴奋剂等现象,这都是违背体育道德的。他说,“黑哨”问题反映在裁判身上,但根子不在裁判。我们既要看到“黑哨”现象暴露出的管理体制问题和法制不健全问题,更要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徐小广等体育界人士认为,要将目光由“黑哨”转向体制改革,只有从体制上找出原因,大胆加以改革,“黑哨”才可能消除,体育才会健康发展。(完)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