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15日电“十强赛”随笔:向大名单落选者致敬 新华社记者范春生、树文 至中乌首战结束后,亚洲区“十强赛”B组的各个队均已过招。对誓夺出线权的中国队来说,竞争的残酷不仅来自于对手一个比一个凶狠,就是球员间为争夺主力以至进入18人出场大名单也是私毫不敢松劲。可喜的是,在这个艰难的冲击过程中,中国队26个球员精诚团结,为了中国足球的整体利益,有人甘当落选者而无任何怨言。 区楚良默默坐在赛场一角,小魏新瞪大眼睛看着队友的一传一射……这是今晚在看到中乌之战的出场阵容和替补阵容后,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这是一种“人梯精神”,这是中国足球永不言败的最大动力。在中国男足第七次冲击世界杯的时候,这种精神尤为宝贵。 从米卢率队征战小组赛开始,中国队的大名单就没有固定过,队员的进进出出令人习已为常。这是米卢彻底了解中国球员的一个手段,也是他改造中国足球的策略之一。就是在“十强赛”期间,队员们对于自己能否打上主力阵容,能否进入18人的出场大名单,能否随队打客场一直心里没底。因此对于志向高远的球员来说,这是一种煎熬,更是对他们心志的一种磨历。 在这个过程中,国脚们经住了考验。比如大赛前状态不错的申思、李明,在众多国脚中实力不差,名气也较大。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弱点。于是从整体战术考虑,米卢基本将这俩人排除在大名单之外。但申思、李明还是兢兢业业地训练,就是在没有被列入出场阵容时,也是面带微笑、从容大度地在场下为队友鼓掌加油。还有小将魏新,尽管首次进入国家队心气很高,但从球队现状看上场的希望微乎其微,可他没有气馁,在国家队需要时总是“随叫随到”,训练时也是一丝不苟。 回首中国队已打的四场比赛,大多数人都持满意的态度。有人说米卢够“神奇”,也有人说国脚们心理素质提高了,发挥更稳定了。但我们想说的是,中国队的“板凳”更具厚度了,这种厚度更体现在那些没有机会上场的队员不急不卑,不躁不浮,显示出了较高的心性。 如果说这届中国队给人的最大感觉是成熟了,那么替补队员的成熟更加惹眼、更加夺目。这是他们在真正向职业球员转变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因此,我们有理由向这些落选大名单者致敬,这实实在在是发自内心的。(完)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