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球比赛来说,它真实的滋味或许并不甘甜。动不动就是3—5个小时坐在场边的焦虑等待———因为你不知道获胜者究竟是谁;太阳底下充足的烘烤,让人们的脸上和身上泛起红疹———因为你还不习惯每隔一个小时就涂抹一次防晒油;渴望他(她)获得胜利的明星,却在你无限憧憬的时候过早被淘汰———因为你还没有遭遇过手中昂贵的球票立即变得分文不值的经历。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推动人们走进球场呢? 理由之一:亲身观看比赛时的幸福感 对大多数中国球迷来说,用上将近10年的时间,才能把ATP和WTA的巡回赛带入自己现实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照顾”了。 林先生是我们在球场上层的看台上结识的一名球迷,他目前的年龄只有27岁,但观看网球的年龄却可以追溯到上高中的时候。 “我一直都在羡慕那些能在现场观看比赛的人们,他们不仅能够真实地和明星们共处一地,而且还可以享受到现场的气氛,而不是在电视转播休息的时候看广告。从很久以前开始,能够亲身融入巡回赛其中,成了我奢侈的梦想。如今,当我真正坐在这里观看比赛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就别提了。” 对那些常年以网球为至爱的人们,观看比赛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幸福。他们甚至并不计较能否距离中心球场很近。那些坐在球场上层看台(那里球票的价格较为便宜)但却往往坚持看完全天比赛的观众,大多都是这种已经抛弃掉普通人所注意的辛苦与焦躁的铁杆球迷。 我爱,所以我愿意。 理由之二:习惯使然 35岁的杰西卡是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有着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先生去年来到上海工作。在上海公开赛开始后,杰西卡每天都会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来到赛场观看比赛,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当我们偶遇的时候,她正带领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另外三个孩子在尝试进入新闻中心。 “我先生在澳大利亚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网球赛。每年年初,我们都要带着孩子去阿德莱德和墨尔本观看比赛。去年来到中国后,虽然这里的比赛不多,但幸运的是,我们住在上海,这里又恰巧有巡回赛。于是我们自然要来观看。” 理由之三:明星效应 从星期一库尔尼科娃进场正式比赛开始,上海仙霞网球中心的外围就呈现人声鼎沸的景象。入场的观众排起了长队,在酒吧区休息的人们的谈话声将平日悄然的后院搞得嘈杂异常。走进赛场,几乎爆满的看台更给人一种气势恢弘的感觉。当库尔尼科娃第一次走进上海赛场的一刹那,全场观众激动的心情化为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倪先生来自上海宝山,开始观看库娃比赛的时候,倪先生脸上还洋溢着兴奋的表情。接下来其他比赛,他开始打哈欠。再等到库娃的双打开始,他在比赛过程中开始打磕睡了。 “我这人平时是不打网球的,而且也从来不看网球比赛。”记者感到惊异,“但是库娃还是蛮漂亮的,所以想来看看。” 理由之四:夺冠悬念 此次上海之行,不仅是库娃本人,而且无数上海人都希望她能够在此实现女单冠军零的突破。人们在赛场上不遗余力地为库娃加油助威,为她的一举一动牵肠挂肚。 从一开始库娃就给中国的观众奉献了一个在此夺冠的悬念。在一周的时间里,这个悬念随着库娃一步步接近决赛而被渲染得更加强烈。人们的胃口无疑是被调动到了极点。 或许你没有看比赛的习惯,或许你不喜欢明星,或许你根本就不喜欢网球,但你作为普通而正常的人,却无法抵抗悬念对自己的吸引。虽然库娃最终与女单冠军擦肩而过,但人们还是被悬念的力量牢牢栓在了球场上,尤其是在两次迎来“赛点”的时候。 理由之五:为了工作 对参加上海公开赛采访工作的“老记”和赛事组织者来说,长时间“泡”在球场上无疑是他们的本分工作。在你充分享受着网球休闲气氛的时候,这些距离球场最近的人们却像打仗般地紧张工作着。 李思,这次是作为本届公开赛的组织者在现场工作的。除了正常的现场组织活动之外,他还担负起为日本选手杉山爱陪练的任务。而且,每每在他陪练过后,这位亚洲第一的女选手在下面的比赛中就会一帆风顺。 为期10天紧张的上海公开赛结束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记”们托着疲惫的身躯,带着沉重的摄影、摄像器材离开了仙霞网球中心。而赛事的组织者们还在灯火通明的办公区继续着收尾的工作。对了,很快他们又开始准备11月“大师杯”最后阶段的筹备工作了。希望届时我们一样能够聚集到赛场上。中国足球报 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