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昆明报道今天的集训没有什么变化,依旧重复着昨天的内容。百无聊赖间,我们注意到在场边众多的记者中,夹杂着两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攀谈中了解到,这两位均是来自德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类报纸《南德意志报》的记者,文字记者叫马凯,摄影记者叫霍德。 马凯告诉我们,事实上他并不怎么喜欢足球,他真正的兴趣是F1赛车。在报社,他的主要工作则是要闻和社会新闻采访,之所以来到海埂,主要着眼点在于西方人眼中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米卢。一个不太懂足球的外国人如何看待米卢、如何看待中国足球?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马凯告诉我们,此前他对米卢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专访。在他看来,通过与米卢接触,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便是:米卢的“神奇”绝不是出于运气。米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这种聪明甚至可以用“狡猾”两个字来形容。在米卢的身上,总能看到一些政治家所具备的一些特点和风格。米卢能够很轻易地与你消除距离感,但这种言语间透出的亲切、随和并不意味着你能很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总是在切入主题之前,米卢便恰到好处地将你的话题引开,从这一点上来看,米卢并不像是一个仅以足球为生的人。马凯还谈到,在与米卢的对话中,一个中心的话题就是“快乐”。米卢认为,足球应该是快乐的,人生同样应该是快乐的。四处漂泊的经历注定了他的人生观,不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首先要学会快乐地生活。马凯眼中的中国足球更接近于一种社会现象。他说,44年就很能说明问题,这种期待早已脱离了单纯的体育层面,与德国球迷相比,中国球迷显然更加投入,有时也显得更加极端,中国人可以为一场比赛去嚎啕大哭,这种情感方式让他很难理解。与国家队队员的交往也给马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这些队员的谈话总是有很多的保留,似乎有很多的顾忌。对于中国的记者,马凯流露出的更多的感觉是同情。看到场边这么多的记者,他说自己很理解这种竞争的压力。挥别的时候,已经36岁的马凯告诉我们,他在中国已经过了5年,他因此也喜欢上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包括昆明的海埂。 (球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