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詹涓报道如果你迷恋她的笑容,你可以在《卫报》上找到她,《卫报》的体育专栏作家,《卫报》的周日版子报《观察者》的记者,艾米·劳伦斯,一个头发及肩的女记者,你可以说她美,但更确切地说,她宁静的微笑也许是她成功的秘诀。你可以拒绝一个美女,可你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笑容,这也可能是米卢接受了本的采访,跟她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的原因。 劳伦斯1971年出声于伦敦北部,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着足球报道工作,是一位深受圈内人好评的记者。她的名字已经登上了阿森纳历史,因为她是阿森纳名人录《骄傲地说这些名字》的唯一作者。这也使她与阿森纳俱乐部之间有了相当密切的关系,她曾经有一篇对阿森纳新星阿希利·科尔的采访,开头一段这样写道:"三年前,一次足球颁奖晚会上,温格坐在一名经纪人旁边,他们说起了一名叫阿希利·科尔的年轻人,这单纯是聊天,不存在任何商业因素。到了两人告别时,经纪人说,'再见,温格先生。'而温格说,'等着瞧这个叫科尔的男孩吧。'"似乎只有女记者才能写出这样的细节,其一,因为她们耳朵好,记性也好,其二,相比男记者,大家似乎不会忌讳一个女记者(如果她碰巧长得不错)在一旁倾听。 劳伦斯的优势在于人物专访,凭着丰富的足球知识和的作风,她成了圈中人最喜欢的记者,在采访米卢之前,她还采访了大批有名气的人,比如意大利新主帅特拉帕托尼、拜仁主帅希斯菲尔德,而她的长处在于文章中既有非常吸引人的细节,也有很多有理有据的分析,而且文字非常精致,可以直接让新闻播报员去念。这似乎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国外很多作者相当注意写作,具体到文字的押韵、双关,都有很多讲究,而我们的很多文章似乎还停留在把事情说清楚这一步。这一点在她对米卢的专访《中国综合症》也可略见一二。"一群中国的摄影记者互相抢着有利地形,使得整个房间看起来更像个迪斯科厅,他们在追逐着一位塞尔维亚人,他说西班牙语,因为他的太太住在墨西哥,这里还有一位波斯尼亚人,他说流利的英语,因为他的太太住在威尔士南部的斯旺西。两个男人在一场足球比赛后拥抱。世界杯外围赛实在是一场全球性的事件,文化的挑战,语言的混乱,而他们的任务几乎是让水变成酒。与这些想要在亚洲成功的外籍教练比起来,埃里克松真是太幸运了。"即使劳伦斯再博学,对于米卢这两年在中国的生活她恐怕也是一无所知,在一群人像无头苍蝇一样紧紧围住了米卢时,她选择了静静在一旁观望,这样的细节只有一个置身局外的人才可以写得出。 英国女人劳伦斯对米卢又有着怎样的印象?劳伦斯写道:"中国人也许会为了博拉与生俱来的古怪脾气而烦闷,这是一个看上去又着浓厚艺术气息的男人,典型的巴尔干人,他身上有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促狭和幽默,我知道,这是个敢于尝试任何事,为足球而生的人。"中国的记者已经为米卢写了无数文字,有谁触及到这个角落?对于劳伦斯,米卢也许只是个"可以出租的世界杯",可她的观察力确实让人吃惊。 由于时间所限,劳伦斯只与米卢谈了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为何总是不能在世界杯上出线,米卢这样解释:"足球不是这里最普及的运动,你没有一个很强的联赛,你没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热爱足球的传统,你怎么可能进世界杯?国家的大小并不能决定球队的好坏,爱尔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你根本触及不到真正有竞争力的足球,第二,你没有足球传统。他们想做到最好,可即使他们有天才,在如此贫瘠的土壤上,天才也会被荒废。我只能告诉我的球员,相信他们自己,有信心,有团队精神,尽最大力量去打好比赛,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起对国内的记者,米卢对劳伦斯似乎愿意把问题说得更透彻一些。 (南方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