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马指来了! 马良行对待队员是出了名的严厉,即使他现在入主了国家队,但是,他的那些老弟子们——上海女足的队员仍然对他的“严厉”心有余悸。 “他的严厉,更多的时候来自于一种不怒自威。我们怕他,简直就像老鼠怕猫。就算马指现在不带我们,那也是‘阴魂不散’。” 上周五,当上海队在联赛第三场?:0战胜天津队之后,几名队员向我描述着她们在看台上发现“马良行”后的情景。 “别提了,今天的比赛打得很轻松,上半时我们就领先?球,我也不自觉地放松起来。但是就在下半场出场的时候,我忽然再看上发现一个人——哎哟,那不是马指嘛,他来看比赛了。当时我就想,他会不会觉得我上半时不卖力,这下可糟了。。。”孙睿在电话中绘声绘色地卖描述着。 “那怎么办,你的‘迹’都被他发现了。”我随口附和。 “没办法,只能下半时拼命了。你看我下半时那个卖力劲,别提了!” “最后不是赢了嘛,难道马指还会骂你?” “骂我就好了,可是他根本没看见,坑死人了!” “他坐在看台上还不见?”我有些纳闷。 “那个人根本不是马良行。下场之后我还傻乎乎地跟别人说马指来了,就戴顶帽子坐在看台上。可是你知道别人怎么回答我的——她们告诉我‘马指昨天就去成都赛区了,那个戴帽子的是个女的’!” “哈哈,那你不是白白浪费情绪。” “你哪里知道,我们怕他就像老鼠怕猫,现在谁敢不卖力,国家队不想去啦!不过看台上那个女的也真够坑人的,她戴的那顶帽子跟马指的一模一样,就是那种鸭舌帽,远远看上去像个秃子……”这时,只听见电话中传来了一阵不约而同的笑声。 那么,对于队员们对自己的这番评价,马良行又是怎么看待的呢?“我从不和队员套近乎,也不允许队员和我套近乎。”马良行这样解释着他在处理和队员之间相互关系时所采用的“手腕儿”。 表面上看,他的这套做法似乎有些脱离群众之嫌,但是,已经有了相当多实践经验的马良行却不这么认为。 “不见得。一个教练的威信是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当中树立的,一定要用成绩说话,否则,你也没有资格跟队员吹胡子瞪眼。平时,除了训练和比赛,队员么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违法,我鼓励她们多接触球场以外的东西。触类旁通,到球场上也用的着,就看你动不动脑子。”马良行这样向我解释道。 “好多队员都说怕你,但是有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力。这已经很难得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马良行在99年带希望队去朝鲜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事情虽小,但是很能说明问题。“记得99年你带队去朝鲜,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旁边的一名队员由于胃不舒服,不停地打嗝。你却在一边不温不火地说:‘下次吃饭戴上铰子。’ 就这一句话,队员们立即笑得前仰后合。看来,你对付这帮丫头着实有一套。” “应该是张驰有度,我也不能完全脱离群众,否则队员只是一味地怕,那作用就适得其反了。现在的孩子这么开放,你不主动还有有人送上门来呢,这个距离我是必须要保持的,否则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对不啦?” 看似一句玩笑话,但是,这无疑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马良行的为人之道。 猫和鼠在大自然中永远是一对势不两立的天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猫都会捕鼠,而那些为人类的健康勇于献身的鼠们(比如小白鼠),也不能被统称为“害虫”。 就像猫和鼠的关系一样,教练和队员之间永远存在着对立面,或者干脆称其为一对“矛盾体”。但是,这其中却包含着人与动物在本质上的区别——思想。“教练永远正确”,“不被队员骂的教练就不是好教练”……这些解释听上去是那么地冠冕堂皇、胜之不武。 “快看,*指来了!”然后,就是“鼠”们在比赛场上拼命的搏杀。 这样,不是更好吗?《青年体育》杨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