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松李海实习生陈耀 中国足协对甲B5支球队的惩处决定引起方方面面的极大关注,昨日,在本报就此议题开通的热线电话中,近百名球迷打来电话发表看法。对中国足协的打假行动,尽管绝大多数球迷在原则上持赞成态度,但对其具体操作环节的错位而由此引发的缠夹问题则颇有微词。在此,我们将球迷的意见综合归纳为四类,他们的见解中肯尖锐,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观点一打击面太大 绝大多数的球迷都认为:“在此次遭受处罚的上场球员中,肯定有大部分的球员是冤枉的,中国足协没有给予认真的甄别,就一网打尽,这对无辜球员是不公平的,他们的人生之路将因此而改变。”球迷指出,中国足协这次重拳打假,虽然是顺应民意,挽救联赛的切实行动,但是,在处罚的主次问题上却颠倒了。中国足协一直强调:“主犯必办、协从必究、涉案必罚”。无论是从联赛的本质上来看,还是从假球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来看,俱乐部才是真正的主角和最大的赢家。如果追究主犯的责任,那么俱乐部必然是首当其冲的,但在最后的处理中,主教练和队员却被推向了前台,这种舍本逐末的处罚根本没有道理。从中国足球联赛的实际情况分析,主教练和队员参加作假的可能性比较小。 一些球迷认为,对于参与了作假的球员处理得再严厉也不过分,因为他们不仅违反了体育道德和规范,也触犯了国法。但是,不加区分地将所有球员一并“棒杀”有失公正。那些无辜球员在明年无法参加比赛,两年内不允许转会,他们的足球生涯会因此遭到怎样的影响,中国足协考虑过吗?球员都是吃“青春饭”的,何况甲B球员不是刚刚起步就是英雄迟暮,在这种年龄中,任何差池都会摧毁他们的运动生命,难道参加比赛也有错吗?中国人讲究名声,即使他们退役了,但有哪家单位会用一个“因为参与假球事件而被禁赛”的人呢? 观点二绵阳降级是后台不硬 在热线电话中,球迷们对绵阳遭到降级的处罚并没有异议,但对于在涉及假球的5个俱乐部中只有绵阳降级却很有看法,一些球迷表示:“绵阳降级根本不是什么杀一儆百,就是他们没有强硬的后台。我们不可怜绵阳,但我们更痛恨那些漏网的。” 球迷认为,在5个俱乐部中,只有长春亚泰和四川绵阳真正地受到了处罚,一个是被取消了升A的资格,一个被降入乙级。其他的俱乐部只是和上述两队一起接受了“主教练和上场比赛的国内球员停赛一年,上场球员两年内不得转会,俱乐部两年内不得引进内援”的处罚,尽管中国足协有关人士表示,这种处罚就是要让这些俱乐部元气大伤,无法在甲B立足。但是,既然是要严厉处罚,只要在降级的处罚令上添上这些俱乐部的名字不就干净利索了。干吗还要给他们留口气呢?难道除恶务尽的道理还不明白吗? 观点三还得靠法律撑腰 对涉嫌造假球队予以严惩球迷没有意见,但问题是,制裁措施是否有法可依,量刑的标准又在哪里?比方说,足协此次将四川绵阳打入乙级,取消了长春亚泰的晋级资格,只有上海中远冲A成功,但在年初的深圳足球工作会议上,阎世铎代表中国足协亲自制定了甲B今年只升不降,明年只降不升,甲A暂停升降级,且晋级、降组名额分别为两个的重大赛制调整计划,而现在说变就变,前后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连带关系,显现出一种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的长官意志。 成都五牛和四川绵阳队的比赛,如果按消极比赛处理,四川绵阳难辞其咎,但成都五牛作为进攻方又触犯了哪条戒律呢?在国际比赛中,也很少有惩处进攻方的先例可循。退一步讲,如果双方确实暗中做了手脚,行贿受贿等等,那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就应该司法介入了,单凭中国足协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中国足协虽痛下杀手,但貌重实轻,离开法律的约束范畴采取本行业的单方面行动,其实是用处理违纪的手段处理违法行为,这能说是一种负责的态度吗?所以,广大球迷虽然对足协打假扫黑的行动举双手支持,但还是要强烈呼吁足协官员要凭规章制度办事,而不是一时冲动凭意气用事,不能因为十强赛的成功就头脑发热,滥用权力,“乱世用重典”未必是解决问题的良方,中国足球欲步入正轨还是要走职业化、规范化的法制建设道路。 观点四“打假”没打“根” 中国足坛接二连三的出现造假丑闻,且屡禁不止,问题的根源还是要从足协身上找。如果足协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健全的,监督惩罚机制是健全的,并且实施力度毫无折扣,那么即便有假球、有黑哨,也不会大规模沉渣泛起,可能在其萌芽状态就被禁锢封杀了。 其实杜绝足坛造假现象有许多现实的好办法。比方说甲B的晋级掉组,如果进入角逐圈的球队分值相差很大,那不用多说,谁晋级谁掉组一目了然。如果彼此之间相差不到4分,即不到一场球的分距,那么足协就应该选定一个中立地区,让几支球队打附加赛一决雌雄,这样一来,不仅造假者几乎无处遁形,而且比赛至始至终充满悬念,比赛质量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中国足协欲肃清足坛假恶丑,必须巩固自己法规建设等一系列根本,否则如现在这般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可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最后留下无穷的后遗症难以收拾。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