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大型运动会的重要参与者。新闻管理的好坏,是衡量大型运动会成功程度的标志之一。本届大运会在为记者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方面,总体上与国际惯例接轨,但需改进之处确也存在。 在举行游泳比赛的英东游泳馆,记者席和身后的贵宾席之间拉起了一根细白线。游泳比赛往往在一两个小时内进行六七项决赛,新闻发布会又在比赛间隙进行,时间非常紧张。但是记者从二楼的记者席到一楼的新闻发布厅,需要先穿行到一侧的边门楼梯,下楼后再走一个游泳池长的路程。实际上,贵宾席后有楼梯直达一楼,但是赛事组织者称“贵宾通道”严禁记者穿行,迫使记者只得绕行一大段冤枉路。近在咫尺的“贵宾厕所”,记者也被禁止使用,只能下到一楼使用厕所。一条细白线,隔开了记者和赛事组织者的心。 游泳赛场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获得佳绩,但新闻发布会上主要是英语翻译,其他语种翻译匮乏。在24日晚的男子800米自由泳新闻发布会上,由于没有俄语翻译,获得冠军的乌克兰选手闷坐了十几分钟。在男子200米蛙泳新闻发布会上,如果没有意大利当地记者临时客串英语翻译,也没有记者会懂获得冠军的意大利选手在说什么。 客观地说,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记者与国外参赛者的交流要相对容易一些。在采访澳大利亚、英国等游泳队的教练和领队时,他们可以应记者的要求把每个选手的名字、参赛项目写下来。在他们看来,多说话并不会泄露什么天机,也不会影响成绩的发挥。相反,赛事组织者与中国选手却常常对记者避而远之。 大运会是七年后北京奥运会的预演,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信心。大运会赛事组织者和参赛者应该多考虑到记者的工作特点,在小处和细节上下工夫,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 善待媒体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媒体自身没有任何特权,他们只有在获得周到的服务和充分的便利后,才有可能准确、充分地做好报道。对赛事组织者而言,尊重媒体、善待媒体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更是在遵循一种国际惯例。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