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倪继德可以说是培养青少年选手的“教父”,他带的队员几乎都成材了,马林、李华筠、王学龙、唐尧东、傅玉斌、高升、王军、柳忠常、范广会、李争、黄崇、孙伟……正是这批队员创造了辽宁足球的奇迹,连夺10年冠军。作为一名首届国青队的教练,倪继德也时时关注本届中青队的表现,当中青队昨天走完它在世青赛的路后,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倪继德。输智利队很正常 “如果说中国足球是一张糙脸,中青队绝对是这张糙脸上的口红。”参加世青赛的中青队受到国人一致的好评,对此,倪继德也有同感。倪继德认为,中青队小组赛能出线进入16强,应该算是比较好的成绩。尤其是在对东道主阿根廷一战中,中青队虽败犹荣。中青队毕竟是青年队,心理、技战术打法还不稳定,关键时候在把握战局上,心理比较脆弱,起伏比较大,技战术发挥不稳,这也是青年队的通病。 真正可惜的是在小组赛最后一战对智利,中青队胜或平将取得小组第一名或第二名,若这样很可能改变中青队在本届世青赛的名次。事后来看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中青队制定的战术有问题,中青队应在当时出线极为有利的情况下打稳守反击战术,因为智利队进攻强于防守。缩回来打,明确稳守反击,全队目标一致,扼制智利进攻,比赛可能会截然不同。可惜中青队没有很好利用智利这个弱点,场上队员防守没有形成层次,进攻质量又不高。假如我们能组织有效进攻,利用智利队压出来留下的空档,取胜智利队应在情理之中。四场比赛看不到中场 中青队四场比赛中,我们看不到中场选手的存在。通常是后卫队员大脚长传给前锋队员,或前锋队员进行配合进攻,中场如同虚设。从成年队到青年队,我们都缺少中场灵魂。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容志行式的队员来?倪继德说:“从国家培养运动员情况看,对中场选手培养是分散的,没有系统的工程,足协也注视这个问题,但基层教练没有做到有意识培养中场选手,没有特殊的训练方法。有多少俱乐部能专门有意识培养中场球员,大环境造成中场人才匮乏。中场弱,前锋就没有好的机会射门,本届世青赛中青队虽然赢了美国队,但我觉得中青队其实不如美国队。有一个事实必须承认,在这拔球员中,几年后能冒尖的队员,美国队肯定比中国队多。 辽宁队之所以称雄国内足坛10年之久,中场实力强大是关键。唐尧东、王军、孙伟、李争个人能力强,他们带动了整个队的攻防。而目前国内球队却很少有重视中场球员培养的问题,因为中场球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好在阎主席一上任就很注重青少年队伍的培养工作,事实上在对足球后备力量培养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才需要齐步共进才行,这才是中国足球真正称雄亚洲的希望所在。”训练还有待完善 中国各级球队,往往是被国人看好情况下阴沟翻船,这是为什么?“归根到底这是一个队进攻能力不强所导致的。一支高水平球队在先失一球后,是有能力板回一、二球,反败为胜的。事实上在比赛中不能指望哪一个人去得分,比赛需11名球员紧密配合,形成多点进攻,如果单集中一点进攻,很容易被对手盯死。曲波嘴上说,我有信心,说这句话时他心里肯定是不踏实的。有人说,我们球员下半场体力不支,是受气候影响,但这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训练水平没有达到比赛要求的强度,没有达到比赛所需的量。比赛中,美国等队无球队员的跑动就比我们球员要多,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对手怎么没有出现体力透支情况?60年代,我们套用大松博文大运动量训练方法,那时,90分钟比赛下来,就像平时训练后期还有没使完的劲。如果说在体格上比不过人家,那是人种原因,但要说体力不够,就要在训练上找原因了。”倪继德解释说。不能成批出国“留学” 近日,媒体关于中青队的出路问题议论较多,阎世铎表态:出国踢球,足协将大开绿灯。倪继德对这种出国留学持不同看法。他说:“不能成批出国留学,中国足球要想有质的飞跃,应既治标又治本。工厂要发展应学外国先进东西,但工厂毕竟还得靠中国人来工作,中国的地还得靠中国人种。日本足球是十年如一日学南美的扎实基本功,才形成一套自己的打法。近几年国内球员纷纷出国留学,以求丰满自己,但从结果来看,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当年的健力宝或者说去年的红塔球员出国到底带回多少南美风格,出去发展的苗子潜力有多大,目前来看都值得深思。相反孙继海、张玉宁都没去巴西留学,但他俩的水平都是这批球员中突出的代表。所以中青队应跳出留学才能发展的“怪圈”,中国足球要想腾飞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对于是否保持目前这支国青队。倪继德说:“目前这支国青队有特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要想担负起未来国足的重担,还应筛选一下,保持国青队这个骨架,给沈祥福充分的时间,这支球队还是有希望的。”(山石) (体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