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岁的姚明终于在十月二十三日晚上展示了自己NBA征程上的“处女秀”。在此间进行的火箭队对马刺队比赛中,他上场五分钟,得四分,犯规三次。火箭以九十六比九十三小胜马刺。 相对于姚明这次重要但小小的“亮相”,火箭队给他“包装”可以说是眩目的:打开火箭队官方网站,人们几乎可以无一例外地脱口而出:这简直就是姚明专题嘛——首页最醒目的位置上,是姚明的大头相;头条新闻是《姚明初次登场》,以及他防守马刺队大卫·罗宾逊的醒目照片;下面还有球迷论坛,姚明很威风地叉腰“站”在那里,旁边有广告语:“和我们一起开创大场面”…… 这种展示,完全是“魔术师”约翰逊、“大鸟”柏德、“飞人”乔丹级的待遇。而且,这种展示还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界、篮球圈内,甚至扩张到社会层面上。 这两天,休斯敦少有地出现许多北京人。他们是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代表团来到休斯敦的。这些北京人意外地发现,在许多当地中、英文媒体上,那个两米二六的中国球员几乎获得了与江主席同等的曝光度——大块文章、配文照片、详细的个人行程报道等等。 难道姚明真那么重要吗? 日前,贯以严肃、专业著称的《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其中说,姚明进军美国职业男篮联盟(NBA)的漫长路程,其实伴随着美国厂商十多年来为打开中国大陆市场的精心策划。 姚明的美国运动用品赞助厂耐克公司早在六年前就发现了他的“市场潜力”。耐克当年在中国大陆的主管鲁兹回忆说,他在一项耐克赞助的酒会上初见姚明,那时他已经身高两米二。鲁兹发现,当时,姚明穿着阿迪达斯的球鞋。于是,他立刻联络总部,几天后,姚明就换上了耐克鞋。那双鞋的款式是专为当时中锋莫宁设计的。 九十年代篮球运动开始在亚洲盛行。耐克公司曾花大量功夫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赞助建设篮球场,并赞助大陆的高中篮球联赛。到二○○○年,台湾已是耐克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日本。不过台湾只有两千三百万人口,而中国大陆有十三亿人,估计有三亿人打过篮球。 所以,鲁兹说,篮球一向是耐克的摇钱树。中国大陆是美国以外最被看好的市场。 如今,美国运动市场有所萎缩,NBA的主要成长动力要靠全球市场的蓬勃发展,要靠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球星。而要叩开中国大陆数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姚明当然是块不错的“敲门砖”。 NBA总裁史登说,姚明是个球技娴熟、很有亲和力的球员。他将成为偶像,孩子们会希望和他一样。 休斯敦莱斯大学的亚洲专家路易斯则说:“对很多中国人而言,姚明就是体育现代化和职业化的象征。” 据报道,不久,NBA将宣布,要与大陆至少六家省级电视台签约,提供球赛节目。加上现有的其他节目,未来一年内,大陆几亿观众将看到一百五十多场NBA球赛,其中至少有三十场是火箭队的。 和耐克公司一样,NBA也看中姚明可能带来的商机,想趁着他的知名度“趁热打铁”。据说,NBA打算筹备建中文网站,并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还计划在明、后年于北京、上海举行表演赛,同时开设专卖店和NBA主题餐厅。 姚明进军NBA,也带动其他美国厂商热炒中国大陆市场。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雪碧、世界第一大啤酒厂安布(Anheuser Busch)、阿迪达斯运动用品公司等,都正在中国开展以NBA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看来,加盟火箭队的姚明、滞美不归的王治郅,以及即将再度赴美的巴特尔之所以那么受青睐,是因为他们背后的中国市场太庞大、他们周围蕴藏的商机太繁多了。(陈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