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荷兰人阿里·哈安而不是法国人特鲁西埃最终坐上了国足帅位,那么一个最关键问题便凸现了出来:中国足协为钱所困而动摇了初衷。 中国男足这次到底要找一位什么样的教练?简单来说希丁克和特鲁西埃就是“样本”。他们都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都掌握着较为先进的足球理念和很高的战术素养,关键还有带领亚洲球队成功的宝贵经验。这些标准在三个月前已在选帅小组中达成了共识,或者说这就是出去选帅的标尺。在足协高层领导看来,如果希丁克或特鲁西埃中有一人能来那就最理想了,可惜希丁克有约在身而婉拒,特鲁西埃起初态度冷淡,自觉尴尬的选帅小组只好退而求其次。 尽管中国足协从来没好意思说“钱有限”的问题,但在荷、法走了一大圈后他们才深感囊中羞涩,理想与现实之间原来存在着那么大的差距。即使特鲁西埃后来回心转意,中国足协也被他百万美元的高价“吓退”,于是知名度有限、执教业绩平平、在荷兰教练中连前20位都无法进入的哈安便跃居头号热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偏低的要价符合中国足协的“胃口”。但谁都清楚这必然要与初衷相违。 从满怀希望到退而求其次,其中的苦衷只有中国足协最能体会。但由此而产生的后遗症也许会更长久地“折磨”着中国足球决策者的神经。在“应试型”教练米卢帮助中国队完成世界杯考试之后,中国男足最需要的是一位善于打基础、增实力的“发展型”主帅。以长远的眼光看,这位主帅的重要性和作用应该超过米卢,因此对他的名望和执教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否则便等于走了回头路。中国足协如果过分被钱的因素束缚而错失特鲁西埃这种级别的教练,那么这次签约无疑就是一次巨大冒险的开始,中国足球将要受的损失又岂是这次“省”下来的美元所能相抵?■文/王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