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谷到釜山,短短四年时间,亚运会皮划艇比赛的奖牌榜上发生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变化:哈萨克斯坦队的金牌数由四年前的8枚变为今天的3枚,而中国队则由3枚变成了8枚。在中国,皮划艇原本是一个冷门项目,然而最近几天里,这个昔日的冷门却成为中国代表团最大的亮点,随之一起升温的还有“科技训练”这个新鲜的名词。 究竟什么是“科技训练”?皮划艇队领队刘爱杰博士对此做出了解释,“科技训练”其实就是在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各方面加大科学技术含量,使训练做到“科学化”。 皮划艇队的“科技训练”,最显著的一个例证就是皮划艇运动员日常训练,从“无氧”到“有氧”的转换。皮划艇队副领队、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吴昊博士告诉记者,以前,人们对皮划艇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是一项短时间内的无氧运动,需要段落似的冲刺。但皮划艇队的科研人员认识到,皮划艇项目对运动员在有氧状态下的运动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最近半年的训练中,皮划艇队强调了“有氧训练”的重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最近几天的比赛中,中国选手大都是“后发制人”,在后半程战胜对手。吴博士说:“正是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使运动员在比赛的后半段仍然能不断加速和冲刺。” 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科技训练”可谓成效显著。亚运会上,除了8金入账以外,中国皮划艇队还在男子单人皮艇、单人划艇、四人皮艇等若干个项目上划出了中国运动员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水上项目运动中心主任韦迪告诉记者,对中国队来讲,这几项历史最好成绩要比夺取金牌的意义更重大。 对于中国选手的突飞猛进,感受最深刻的也许就是原来在这个项目上极具优势的中亚各国。 哈萨克斯坦皮划艇队主教练奥波拉佐夫在赛后对记者说,他并不熟悉中国的皮划艇训练体系,但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选手能获得这样快的进步。当记者问他本队的实力是否在最近几年有所下降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不是我们下降了,我们的水平保持在原地不动,是中国选手提高得太快了。” 比赛结束后,一位哈萨克斯坦同行走过来,皱着眉头问我:“怎么搞的?你们的船上装马达了吗?”我笑着说:“不是马达,这是科技的力量!” 作为“119工程”的重点内容,本届亚运会上中国的水上项目可谓全面丰收。在中国选手参加的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等39个项目中,中国选手将26枚金牌收至囊中,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水上霸主”。韦迪表示,中国水上项目将力争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从五六个项目上向金牌发起冲击,以图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苑听雷彭延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