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扬,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主力队员,在昨天,她踏上了去往盐湖城的大路,在我们为她期望的同时,也听听大杨扬的期盼…… 杨扬的期盼 2001年12月15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杯短道速滑赛第五站的比赛结束了。中国选手大杨扬获得了女子1500米、个人全能和接力的三项第一名。面对如此优异的成绩,杨扬很淡然。自从1997年世锦赛上杨扬拿到第一块金牌到现在,大大小小的冠军拿了多少,恐怕连她自己也说不清了。辉煌源于热爱和努力滑冰是一个相对“贫困”的运动项目,属于冷门项目中的冷门。因此,尽管在东北有数以万计的孩子投身这项运动,可因为太累太苦,多数人都最终把滑冰变成一种爱好,能够坚持下来年的除了自身条件还要看毅力。 杨扬还记得她第一次拿到全国冠军的奖金只有二三百元:“可我觉得这已经很多很多了,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我在冰场上有所收获。” 五年前,杨扬以黑龙江省最优秀的速滑运动员的身份入选国家队。其实,按照她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成绩,是进不了国家队的。可当时,速没有队除了她都是吉林人,为了鼓励黑龙江冰雪项目的发展,才将杨扬照顾进国家队。置身于一群吉林人中的杨扬感到了孤独。最使杨扬难受的是她与队友的差距。年龄最大的她,速度、耐力、爆发力却都是最差的。于是杨扬开始给自己加压了。吃饭的时间,空空的馆里只有杨扬一个人还在冰上。力量练习,别人做两组力量牵引,她做四组。耐力训练,一圈又一圈的滑行,既枯燥又累,别人滑15圈就受不了了,她一次能滑30圈。就这样苦苦地练了一年,杨扬终于开始收获。1996年第三届冬亚会,她把1500米的金牌挂在了胸前。 1997年世锦赛上,她获得500米、1000米的第一名,同时第一次拿到了个人全能的金牌。这意味着擅长长距离的她在短距离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世锦赛,她获得了1000米、1500米比赛和个人全能的冠军。 1999年世锦赛,她获得500米、1000米、3000米和个人全能第一名。到了2000年,杨扬已经边疆四年获得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这在国际滑联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现在的杨扬已经是世界短道速滑界天后级人物了。可是刀子又一次感到了孤独。 “现在所有人都想战胜我,因为她们都把我当成自己最强的对手。大家都在你后面拼命追赶你,战胜我便意味着取得冠军。谁都想拿冠军,但大家都将你当成头号对手的感觉实在很可怕。” 衷心希望这“可怕”的感觉能够一直陪伴杨扬,因为那是她仍然站在世界知道道速滑最高峰的信号。 身强体健智慧也增高 短道速滑不仅仅要比体力、比速度,更要比智慧。项目上,中国队和韩国队是老对手了,杨扬以前也上过韩国人的当,比赛中,她们总是让弱的在前面领滑,好拖垮对手,最后几圈时,强的再冲上去,压住杨扬。 吃过亏的杨扬学聪明了,2000年世界锦赛1500米决赛,韩国队故技重施。比赛一开始,韩国队的一名选手就冲在最前面,杨扬紧紧跟在她的后面,几圈过后杨扬显出疲惫的样子,场外的韩国教练已经开始微笑了。最后6圈,一直猫在后面的韩国选手开始冲刺,杨扬被挤到了第3位。最后两圈,杨扬却突然发力,第一个冲过终点。 “短道速滑的魅力在于它的斗智斗勇上。如果说拿奥运会金牌有3种人,那么一种人靠力气拿金牌,一种人靠勇气拿金牌还有一种人靠智慧、力气和勇气三者合一拿金牌。即使上届奥运会我能拿到金牌,也只能说是靠力气拿的。明年的冬奥会,也许从滑行速度上来说我不如4年前,但我却比那时有了更多的智慧,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扬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比赛中,她的会吃与会学也是如此。与杨扬谈吃,明显感觉杨扬比较内行。对饮食、营养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地补充营养以使自己达到体能的高峰有着较多的专业知识。 为了配合大运动量的训练以及重大比赛期间,杨扬总是多吃主食,因为碳水化合物容易吸收消化,不会造成肠胃负担。短道速滑是个体力消耗非常大的项目,恢复情况和营养吸收的好坏对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至关重要。杨扬认为饮食不仅是吃饭和摄取营养,也是心理调整。大赛前,只有一切包括吃饭都准备得很充足,心里才会很踏实,比赛才会很踏实。其实饭吃得好坏并不能很快地反映在成绩上,但精神上会放松,这或许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有时在国外比赛,饮食不合口,但为了比赛必须强迫自己吃。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就可以尽量不让外在因素干扰比赛。 除了吃,杨扬还会学。杨扬的英语很好,用她自己的话说把她扔在哪儿她都能找回家。她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训练再忙,她也要坚持学。每年4月队里放春假,杨扬都自费出国学习。身为国际滑联的6名运动代表之一,杨扬还经常自己出国开会,用英语交流对她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了,因为她已经开始试着用英语给国际滑联写报告了! 期盼盐湖城了却遗憾 拿了这么多金牌,唯独缺一块冬奥会金牌,而这一块,也正是让杨扬最魂牵梦绕、最渴望的一块。两年前长野冬奥会,由于临场一些细节处理不当,处于巅峰状态的杨扬与金牌失之交臂,长野成为杨扬心中永远的痛。 “本来,在参加长野冬奥会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退役的打算。可壮志未酬,又怎能这样一走了之?当然会坚持下去,尽管伤病多了,年岁也大了,可队中既然还需要我,我就责无旁贷,我就要滑下去。我要圆我的奥运金牌梦。” 她何尝不知道夺取奥运金牌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一是对手很强,主要对手还是韩国队,像今年的韩国新秀惠琳很有实力,当然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很多高手。在冬奥会上,她们将对我们构成很大威胁;二是中国队员在心理上与强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经过几次世界大赛的洗礼,但冬奥会却没几个人有经验,现在我们就是要多参加比赛,增强心理素质和提高实战应高变能力,加强技战术配合和抗干扰能力等,以便在大赛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冲击金牌既是无尚的光荣,也是巨大的挑战。我想,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应该把这种压力变成挑战自我的动力,并勇敢地超越它。我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就是为了奥运会的金牌,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杨扬语气坚定。我们祝愿她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再创辉煌。但是,无论结果怎样,对于这样一个已经取得无数辉煌,却为了心中的梦,克服伤病,在不断战胜对手中也不断超越自我的杨扬,我们实在没有理由吝啬掌声。(雪山飞狐) 寄语母亲 妈妈我想对您说…… 黑龙江边城汤源县在早年曾是抗日的战场,有多少个英雄的故事在这儿诞生我记不清了--在我生活的少年时代,也有一位英雄名扬四海,他就是中国第一位滑冰世界冠军王金玉。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起他的往事,我听后激动万分,在育红小学的操场上苦练高跳,直到跳不动为止。 小时候我的性格像男孩儿一样,是爸爸竭力推荐我练滑冰。汤源的冬天亮得很晚,而我凌晨4、5点钟就要起身去训练了。上冰场了脑袋还迷迷糊糊,可滑起来便立刻身轻脑健,在酷寒中,冰场上的小灯泡一个个熄灭,我在欢笑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 后来,我进了黑龙江省体校,为了争取参加比赛的名额,有些队员便给教练送礼,我却不能。妈妈,是您和爸爸告诉我:冰场上靠实力说话,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我记住了!至今不忘。 在省体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能穿运动队发的棉线衣服,看到队友穿得花花绿绿,也羡慕。便跟爸爸提起这话题。爸爸说:练滑冰,比的是运动成绩,我们不在吃穿上和别人攀比!人要有志。 在哈尔滨道外区有一块露天滑冰场,每天都能看到那儿有成群的孩子穿着冰鞋练速滑、练花样滑,练得热火朝天,我就曾经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冬天练滑冰不能穿棉服,滑冰服里套上绒衣显得臃肿而笨拙,滑上几圈儿后就大汗淋漓。停下来只能到场边的一圈儿房子里取暖,汗湿了全身,转眼就觉得很冷。那种冷热的反复刺激让人全身难受,可这就是滑冰! 滑冰是一个相对"贫困"的运动项目,属于冷门项目中的冷门。因此,尽管在家乡、在黑龙江有数以万计的孩子投身这项运动,可因为太累太苦,多数人都最终把滑冰变成一种爱好,能够坚持下来的除了自身条件还要看毅力!我拿到全国冠军时奖金只有2、3百元。可我觉得这已经很多很多了,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我在冰场上有所收获!也是对父母的回报! 直到今天,练短道速滑仍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项目--有了夺金牌的实力,也不见得你就能拿冠军,因为,"短道"有太多的偶然性! 本来,在参加长野冬奥会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退役的打算。可壮志未酬,又怎能这样一走了之?我当然会坚持下去,尽管伤病多了,年岁也大了,可队中既然还需要我,我就责无旁贷,我要滑下去。您仍然会支持我,不论在任何条件下,对吗,妈妈? 从我5、6岁的时候开始,每年过生日妈妈都给我煮一只红鸡蛋,煮好后在床上滚几滚,说是滚滚宏运。即便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我仍然能在生日这一天吃到象征幸福的红鸡蛋,那份快乐直接影响着我的人生--让我豁达,让我乐观,让我直面困难,您知道吗?亲爱的妈妈!(本文作者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杨扬)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