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晓新孙继海的上海亮相与郝海东的昆明亮相是两部题材极其相似的情景喜剧。它们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情节设计稍有出入,而最大的共同点则在于证明了一个事实——大连球员是最好的性格派演员,米卢是最好的导演。 合力推“新人” 对于那些在龙柏大堂里等了足足10个小时的记者们来说,孙继海进入国家队的方式将永远成为一个谜。“从哪个门进来的我不知道,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方向,就是一个保安带我进来的,但我没见到一名记者”,在孙继海的叙述中,是一道“神秘之门”使他最终通向国家队。 孙继海回归后的首次训练绝对是整个国家队合力包装的结果。米卢不但是个会作秀的人,更是一个懂得创造作秀机会的人。就像他与郝海东之间的那场“网式足球赛”,这一次他把孙继海安排在最抢眼的前锋位置。队友们的配合使这出戏演得更真实,孙继海在这场分组比赛中“过人如麻”,连续三次把球轻松地、以极其精彩的方式打进了球门,身后是适时的喝采声,“继海,好样的”。除了圈内的认可,孙继海在国家队中一直有稳定的人缘,这一点恐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回归。 南勇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他巴巴地冲上去朝孙继海伸出了手。孙继海也紧跑几步,伸出手来与副主席的手相握,这是一个完全不符合训练场气氛的场景,一名球员与足协副主席在场边的握手带来了不寻常的意味,继海握住了南勇的手,也从此握住了国家队的手。 相信到这时,孙继海真正安下心来,他居然对着上海正午猛烈的阳光抬起头,朝坐在场边二楼看着这一切的领队朱和元眨了眨眼睛。他脸上一向很灿烂的笑容,突然之间显得与郝董一模一样。 在与记者较量的当晚,朱和元一直有些忿忿然,“如果不是孙继海,你们记者还会等这么久吗?”可是,面对这一切人们也可以问,如果不是孙继海,会有这样的喝采与握手吗? 米孙“二人转” 训练结束后,米卢给了孙继海更高的礼遇,孙继海在台上讲,他在下面听。人既然来了,就必须解决聚焦在这个人身上的所有问题,出于这样的目的,米卢与孙继海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二人转”。 “米卢说过,当你态度好时就是个好球员,反之就不是个好球员”,有人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孙继海。他的回答是:“对任何人来说这句话都是真理,你们要拍好照片写好文章都需要态度。”而米卢接过了“三句半”的后半句,“我说过这话吗”? 接下来的回答更加挥洒自如,“以前态度有问题是觉得没到时候,现在是时候态度好了”、“我从踢球以来就总是很长时间有好状态,在这一点上我从来自信”、“现在我理解了父亲的话,不论你的表现好坏,首先要学会的是做人”……他甚至在好几个回答前加上了这样的“前缀”——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100遍、1000遍。当然他没有忘记向米卢表示一点感谢,“感谢米卢给了我这次机会”。 “今天孙继海的态度怎么样?”有人把问题转向了米卢,米卢还没有开始回答,孙继海已经大笑起来,朝着米卢大声说,“其实我态度一直也不差,是不是?”米卢似乎很满意他的“即兴发挥”,不断地点着头,然后用一句最简单的话结束了这场“米孙秀”———我同意孙继海说的每一句话。 米卢仍然会是一个强调态度的人,但他同样会相信,改变态度在中国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