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贾蕾仕报道自首场比赛郝海东贡献了一粒进球后,前锋队员已经连续两场未有进账。中卡之战中国队仅凭后卫李伟峰的一粒头球在最后时刻扳平了比分,中国队前锋和中场90分钟里无所作为,基本没有对卡队大门构成威胁。锋线攻击乏术虽然可以用杨晨的伤病、郝海东的体能和宿茂臻的状态来解释,也可以用战术安排和进球数来遮盖,但翻开米卢的历史和对中国队的执教经历不难发现,米卢的最大弱点便是对锋线调教乏术。 神奇杯史难掩入球尴尬 米卢的辉煌和神奇反映在他连续执教的四支世界杯队伍上,但经过统计发现,这四支队伍在世界杯上总共打了17场比赛却仅仅攻进了18粒进球,平均每场仅进1球,而前锋队员只攻进了5球,占进球总数的不到三分之一。 1986年米卢初出茅庐,当时墨西哥队锋线上有效力皇马的超级前锋桑切斯等人,但在五场比赛攻入的六粒进球中,只有桑切斯在第一场比赛中攻进一球,其余五球清一色地由中场和后卫队员攻进; 1990年米卢执教的哥斯达黎加队四场比赛,所进的四球均没有锋线搭档奥斯卡和克劳迪奥染指,均由中场和后卫作出“巨大贡献”; 1994年美国世界杯赛上,主场作战的美国队只取得了少得可怜的三粒进球,其中还包括哥伦比亚的埃斯科巴的一粒“乌龙球”,只是其余两粒进球均由锋线球员温纳尔达、斯图尔特打进; 1998年世界杯尼日利亚四场比赛进五球,前锋奥利塞赫和伊克佩巴只贡献了两个进球。根据这几支球队球员赛前赛后的反映来看,都对米卢注重中场的攻击力而忽视前锋的应尽职责而颇有微词。当尼日利亚队结束世界杯之行后,奥利塞赫就对美联社记者说:“锋线队员得不到重视是我们早早打道回府的原因之一。”但就是凭借着这极少的入球,米卢领军的队伍却屡屡杀入第二阶段甚至八强,在这样的前提下,米卢很难因为队员的不满而改变自己一贯的行事方式,来到中国后他当然“坚定不移”地把“由中场球员完成最后终结”的概念移植到了中国队身上。 米卢要借中场打入世界杯 中国队在十强赛上虽然有郝海东为前锋球员挣回了一点面子,但在战术会上,米卢在锋线的攻击力方面与队员们的共同“研究”实在太少,中国队锋线面临的窘境绝非偶然。一名中场球员就曾对记者说:“在战术会议上米卢对前锋要求不多,对中场和后卫线的要求强调得多一点而且非常具体,对于前锋只要求打快,多跑动。” 米卢从去年三月组队开始就始终在中场方面下足功夫,在对三条线的训练中前锋的组合训练所占比例无疑是最少的。早在去年的昆明集训上,记者就曾对米卢较少对前锋配合和与中场配合攻击进行训练提出问题,当时米卢的回答是:“我们的攻击力其实不弱,你看我们在热身比赛中平均每场进两球以上,我们的前锋都是有经验有能力的,还有联赛最佳射手(指曲圣卿,当时他还在队中),他们会知道怎么进球。”我们可以把米卢的回答看成是对前锋的信任,却也是无法抹去米卢对中场球员得分的过分依赖。 即使在十强赛前的多次战术会议上,米卢也只要求前锋队员多跑动起到牵制对方防守球员的作用,拉开空当为中场队员制造杀机。米卢对前锋的布置使锋线队员一头雾水,赛前,一名锋线上的海外球员就对记者说:“我都搞不懂老米到底想干什么。”其实从米卢的这个简单的要求出发,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卡之战为什么他需要有速度勤跑动的曲波而不是有头球特点的宿茂臻,在他眼里的前锋扯动防线比进球得分更加可爱。 一旦场上形势不利,米卢首先想到的是中场球员而不是常识性地考虑调换一名前锋上去换换手气,小组赛中印之战的下半场米卢的重要一招便是将祁宏的位置提前,而不是在锋线上动手术,在后来这被认为是中国队反败为胜的关键。这个战术同样在中国与阿曼的比赛中得到了完美体现,当局面僵持不下时,前锋回撤使祁宏有了前插射门的得分机会,随后又是杨璞的后排插上赢得了点球;惊险万分的卡中之战,于根伟的登场也成为比赛的一个关键,于根伟的习惯性上场也是米卢战术思想的充分体现。 就目前来看无法否认米卢重视中场攻击这一战术的成功,米卢仅借助这一招就能打进世界杯也是可能的,就目前形势来看前景也是一片光明,但是一旦对手像卡中之战的上半场一样加强对中场队员的逼抢,或是针对性地安排中场盯人战术,中国队的“致命武器”还能完成致命一击吗?如果能把前锋的攻击力发扬光大,无疑会为中国队添上一个重重的砝码,这也是米卢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米卢不能总是在比赛中指望一名中场球员或是一名后卫球员拯救中国队,虽然米卢似乎总是与常规背道而驰,虽然他也总是能成为一个胜利者,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我们不为中国队后面的比赛担忧。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