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C米兰老板贝鲁斯科尼提出要以近两亿美金购买欧文和贝克汉姆,皇马主席佩雷斯也提出购买贝克汉姆,虽然他的开价比意大利人还要高出500万美元,可在肖像权和广告收入中的分红远比贝鲁斯科尼要吝啬。在这个唯经济是图的社会中,球员的商业价值对俱乐部老板的诱惑往往超过球员本身的实力。这也是在新转会制度推出以后,转会市场依然热火朝天的主要原因。
中田英寿便是一例。虽然他在罗马已经成为鸡胁,但仍有相当的市场,曼联对日本人已经暗送秋波。老特拉福德领导层认为,中田不仅是球星,更是特殊的商品,是曼联实现全球化的一个步骤。对于拥有众多远东球迷的曼联来说,引进中田意味着更多的日本人将收看曼联的付费电视,意味着曼联的球衣销售在日本掀起新的高潮,意味着曼联股价将大幅上扬,如此众多的利益增长点使他们乐于引进在罗马和曼联都不打可能打上主力的中田英寿。
欧洲转会市场的发展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五大联赛中最先进行变革的是西班牙,西甲球队利用语言上的优势从拉美进行教练和球星。在得到了梅诺蒂和马拉多纳后,巴塞罗那在西甲及欧洲赛场展开了一系列技术足球复兴运动。巴萨这种建立在经济优势上的球星加名帅的复兴捷径很快被别人效仿。学习能力很强的意大利人很快将足球上的经济原理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建立在大财团基础上的意甲豪门纷纷利用经济优势大打球星牌,米兰双雄在80年代后期的胜利均得益于此。国际米兰引进了德国三驾马车,AC米兰的三剑客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球队也利用球星战术称雄以各国联赛,桑普多利亚、马赛都是其中的代表。
迈入新世纪的欧洲足球,商业化气息更加浓厚。引进大牌球星的目的已经不仅是提高球队成绩,球星身后的内容更加被人们关注。在亚平宁半岛,利用大牌球星来提高联赛的观赏性,以及电视转播收入和球场上座率是贝鲁斯科尼购买欧文和贝克汉姆的主要动机。英超则注重球员实用性和商业价值的平衡,因为英超收入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和纪念品销售。英超在北欧和大洋洲有着众多的球迷,大量的北欧和澳大利亚球星将世界观众的目光拉向了英超,在这些地区同时上升的还有球衣和纪念品的销售。这种追求平衡的做法比意大利人又先进了一点。
西甲的情况更为复杂。以皇马和巴萨为代表的大牌俱乐部,他们对球星的要求是各有所需,状态低迷的巴萨想提高成绩,买入萨维奥拉就是想改变前场进攻过分依赖里瓦尔多的状况。而作为商人的佩雷斯总想利用大牌球星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提高俱乐部品牌,他提出购买贝克汉姆仅仅因为看中了贝克汉姆身后的市场。事实上,皇马在右前卫的位置上已经有了菲戈和麦克马纳曼。
其他的西甲球队则是另一种情况,经济上的劣势使他们主要依据球队的风格选择物美价廉的球员。巴利卡诺的博利奇、瓦伦西亚的卡鲁、皇家社会的扬考斯卡斯,阿拉维斯的阿隆索分别来自东欧、北欧以及南美。当西甲联赛为英超和意甲输送球星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它的整体进步性。这种进步性就是由经济的劣势产生。西甲俱乐部是会员制,俱乐部经济来源较为贫乏,这种贫乏促成了西甲中下游球队在打法和选才面上的宽广。所以当帕尔马从萨拉格萨买入米洛舍维奇,阿森纳从马洛卡买入劳伦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西甲球队的创造力来,这种创造力的基础是也是由经济上的不平等创造出来的。钱琨
(体育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