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11日消息:围甲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即将开打。对于参加联赛的棋手而言,除了帮助俱乐部争取好成绩之外,在联赛中争取尽可能多的胜利也成为一项最主要的任务,因为圈内有这样一种说法正在流行:谁拿了围甲个人胜率最高奖,谁就是“中国围棋第一人”。 谁是中国围棋第一人?自从1997年“马晓春时代”结束至今,这始终是一个令棋界专家和棋迷见仁见智的话题,这么长时间以来,人们讨论的主要目标集中在马晓春和常昊两人身上。 新兴的中国棋圣赛的推出,似乎在间接帮助人们回答这个难题。1999年首届棋圣赛决赛,常昊以4比3战胜马晓春后,不少人均认为常昊已修成“中国围棋第一人”的正果。因为日本棋界有这样长期沿袭的铁律,谁在奖金最高的棋圣七番挑战赛中胜出,谁就是无可争议的“日本围棋第一人”。常昊本人也认为,他能够在这么重大的比赛中连赢马晓春四盘,显然已成为赶超对方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不少棋界权威,很快否认了常昊的这个说法。他们提出的一个硬性指标是,常昊“外战”的成绩,不如1995年两夺世界冠军的马晓春那么出色,这是客气一点的说法。实际上,常昊至今还没有获得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亚军倒是拿了一大堆,一个一次世界冠军都没有拿的人,怎么能够称为“中国围棋第一人”呢? 然而这条“只有夺取世界冠军头衔,才能成为中国第一人”的硬性指标,也不见得被普遍接受。俞斌在2000年夺得世界棋王后,似乎没听到有人称其“中国围棋第一人”。因为他虽然已是世界冠军“黄袍加身”,但其综合实力和各项大赛的成绩,却还没有超过常昊和马晓春。 种种现象告诉我们,所谓的“中国围棋第一人”,不能一味厚“外”而薄“内”,而是要看各种综合指标评估的结果。 如今,有一项比赛已经成为评价棋手综合实力的最好标准,这就是被众多专家公认为“中国国内最难拿冠军”的——围甲个人最高胜率赛。这个比赛难就难在周期特别长,一个棋手在长达24轮的漫长赛季里,通常要赢15盘以上才能夺得那辆象征个人最高胜率的江铃越野车。这当中的精力和体力消耗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一项国内外大赛。 从2000年拥有12个队完整参加的第二届围甲起,凡最终获得联赛个人最高胜率奖的棋手,无一不是在整整一年中始终保持“水平高、名次高、等级分高”的“三高”棋手。具体来说,2000年是“阳光青年”周鹤洋大放光芒的一年,他在围甲出场17次胜16场,以94.1%的胜率夺得联赛最高胜率奖。也在这一年,周鹤洋还获得三项桂冠———棋圣赛,NEC杯和全国个人赛冠军。同时在各种世界大赛中也有相对不俗的表现(仅次于夺得世界冠军的俞斌),等级分一下子超过常昊而跃居首位。以这样的成绩来看,称他为那一年的“中国围棋第一人”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 无独有偶,2001年的第三届围甲,常昊以出场19次胜16场,84.2%的胜率夺得个人最高胜率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他在这一年的极佳状态:在国内是无人可敌,乐百氏杯三连冠,天元赛五连霸;在国际上也连获应氏杯和三星杯两项世界亚军。等级分又回升到了榜首,成为这年无可挑剔的“中国围棋第一人”。 不是吗?一个有趣的规律正逐渐形成———凡获得围甲个人最高胜率奖,也就是会成为当年的“中国围棋第一人”。大家不妨继续关注9月5日开战的第四届围甲第二阶段比赛,日前暂列个人胜率榜前二位的棋手是俞斌和常昊。翁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