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全国男排联赛虽然刚刚战罢四轮,赛场上却已冷门迭爆,一批新人崭露头脚,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推新人担纲的上海男排,开赛至今他们已经实现四连胜。尤其是在接连挫败九运会男排冠亚军江苏队和四川队之后,媒体发出惊叹:上海男排新生代抢班夺权。 沈富麟的抉择 沈富麟放下国家男排主教练的教鞭,重回故里执掌起上海男排的帅印,他决意要打造一支称雄排坛的“王牌之师”。这位当年国家男排的“场上灵魂”,又一次展露出擅长于穿针引线的组织指挥才能。在他的带领下,上海男排从保级的边缘重返强队之列。然而,基础的薄弱,队伍的老化,注定了辉煌不可能一蹴而就。 去年联赛和九运会的“双老五”,使心气颇高的沈富麟寝食难安。这位壮志未酬的主帅,很快把奋斗目标瞄向了2005年的十运会。九运会结束后,沈富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抉择:对上海男排进行“大换血”。余国华、孙峥等挂靴退役,丁军、张俊转会至湖北男排,陈嘉豪转会至四川男排。在联赛之前的转会市场上,上海男排出人意料地成了最大的“卖家”。与此同时,上海二队的9名小将被招募至一队。这样,出现在新赛季赛场的上海男排,已是“小鬼当家”,全队平均年龄降至不满23岁,按照这个年龄结构,2005年十运会正当其时。 易阵带来巨变 如果说福建男排毕竟是“升班马”,上海男排首战告捷尚未引起太大的震动,那么第二轮力克联赛和九运会“双冠军”江苏男排,顿时在全国排坛引发了一场地震。 这里有个小插曲。江苏男排主教练薛永业在赛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客套地对主队褒扬一番:“上海队这批小伙子条件很好,明年要想赢他们就困难了。”薛教头没有想到,上海男排这批“小鬼”一点不给面子,他的这番评价余音尚在,上海队就一番猛冲猛打,居然让“双冠王”俯首称臣。薛教头在赛后接受了京城记者电话采访时,由衷地发出惊叹:“上海小将不得了。“上海男排的变阵,引发了全队精神面貌的巨变。他们不仅在训练中严字当头,一丝不苟,而且在比赛场上显露出一股朝气、锐气、杀气。尽管隔网对峙的不少是名将国手,譬如卢卫中、施海荣、陆飞,但上海男排这批年轻人毫不畏惧,一上场就如猛虎下山,满场飞奔,气势如虹。每打出一个好球,更是一阵大叫。即使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跳发球和强攻也不手软。担任沪苏之战监督的原国家男排主教练邹志华,赛后感叹道:“上海小将打球有一股杀气,这是一支强队必不可少的气质。” 上海男排的变阵,又引发了全队战术打法的变革。这批新人个个有高度,汤淼2.03米,王晨2米,黄波和杨建彬1.99米,沈琼1.98米,最矮的王之腾也有1.96米。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小高个能跑能跳,身手灵活。这样的身材条件,为灵活多变的战术打法提供了前提。上海男排擅长的三号位快攻,更加富有变化,交叉、梯次、夹塞、重叠、前飞、背飞,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更具杀伤力的,是跑动中的二、四号位强攻,前后排齐发的立体进攻。这样充分利用了球网的宽度和球场的纵深,就增加了攻击点,提高了成功率。上海男排的拦网和跳发球也实力大增,成为有力的得分手段,再加上自由人丁毅出色的后排防守,上海男排的攻防已渐成体系。 登顶尚需时日 上海男排的进步有目共睹,但现在就断言他们已成为全国男排联赛的“新贵”,甚至会夺冠登顶,却为时过早。联赛还只打了四轮,况且小组赛中的强手毕竟有限。放眼其它赛区,浙江、八一男排也都和上海队一样,四战保持全胜。浙江男排更是唯一仅丢一局的一支球队,该队既有王贺兵、郑亮等老将压阵,又有李杭、陈建等新秀打先锋,高快结合,发挥稳定。江苏男排客战沪上“大意失荆州”后,全队上下敲响了警钟,后两轮比赛打得十分顺手。行家认为,这支以九运会冠军班底出战的老牌劲旅,队员年龄并不称大,依然是本赛季夺冠的大热门。 从赛会提供的联赛前四轮技术统计来看,上海男排的弱点也显而易见。除了黄波列拦网第一、丁毅列防守第一,上海选手在发球、扣球、一传上无缘前三名。反观浙江队,()明扣球名列第一,郑亮拦网名列第二;江苏队施海荣一传名列第一,陆飞发球名列第二。从发球、扣球、拦网、一传、防守等诸项技术综合来看,江苏男排和浙江男排的平均得分在上海队之上。主教练沈富麟认为,上海男排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比赛发挥的不够稳定,场上情绪起伏波动大。上海男排毕竟还是一支新军,开了个好头,并不意味着以后的征途会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为了在2005年的十运会上圆上金牌梦,上海男排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在成功和失败的锤炼中成熟起来,真正打造出一支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铁军。这是上海男排的目标,也是申城球迷的希望。解放日报记者程康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