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宝的下课有些悲凉,无论他怎样掩饰内心的失落,也无法改变一个时代终结的现实。沪上媒体对根宝的离去褒贬不一,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徐根宝和他的“抢逼围”已经到了退出中国足球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新民晚报》: 苍凉的脊背 不可否认,徐根宝是一名优秀的教练。但是,人无完人,徐根宝在性格上,也有一些缺点。徐根宝骂球员,肯定是无心,但听者有意。或许,徐根宝的原意被曲解了,但是,生性高傲的他,又不屑解释。于是,误解越来越大,终于影响了球队。徐根宝走了,“抢逼围”和“接传转”,也被中国足球的历史翻过。但是,中国足球也会不断回眸,注视一下这个上海男人苍凉的脊背…… 《解放日报》: 堡垒从内部瓦解 徐根宝这次之所以没有逃过“下课”的命运,看起来是由于让人难堪的比赛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没有很好地理顺与队员以及俱乐部之间的关系,才是他“下课”的导火索。其实,仅是在球队内部,就有外援和本土球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老队员和新队员之间的隔阂以及原有线02和老申花队员间缺乏交流等状况,这些本都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打开这些结,除了需要主教练循循善诱的工作外,俱乐部内部也应该加以配合。只有在内部磨合方面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才能在外战上形成充分的合力。只有内部人心齐整,才能确保堡垒不从内核被突破。 《文汇报》: 大江东去 职业联赛以来,申花从未沦落至此,从不曾认输的徐根宝竟也自认“这次复出失败了”。率申花和万达都夺得过甲A冠军,根宝的经历无可挑剔。但这次重执甲A教鞭之后,根宝却在队伍整合上连连出错。过分看重老迈的索萨,致使全队难以确立贯穿全场的攻防体系;一味在中场使用防守型球员,使中场根本没有传接和渗透能力……一批年轻人加几个老将的组合,中国球员防守外援前锋得分的设计,在甲B可以,在甲A却没有生存空间。或许,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些微的进步,就体现在这里。从这个角度说,根宝“复出失败”,也算是“大江东去……” 《新闻晨报》: “抛弃”他但不要忘记他 一如既往,根宝倔强地撇了撇嘴角,紧接着,眉宇间那几乎藏匿不住的痛苦和失落又遽然演变成一副硬汉的神情—————“好汉打碎牙和血吞”,这是三十岁时的根宝就具有的气质。 也许我们都太懂得遗忘。但我们不能遗忘的是谁为这座城市的足球带来了最初的快乐;我们不能遗忘的是谁为这座城市注入了久违的阳刚;我们不能遗忘的是谁对症下药、用“抢、逼、围”的理念开创了一种风气、一个时代;我们不能遗忘的是谁在烈日和暴雨底下忘情地咆哮;我们更不能遗忘,这样的咆哮是为了什么! 《东方体育日报》: 究竟谁该下课? 作为申花队主教练,徐根宝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他对现代足球的理解还有局限性、他的用兵过于武断和任性、他的管理也未必符合职业俱乐部的要求。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与辽宁队的比赛中,徐根宝在排兵布阵上确实捉襟见肘。申花队此役负于辽宁,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一次打甲A联赛的年轻门将王伟杰糟糕的表现有关。 对一支情况不佳的球队来说,换帅或许是改变现状的一种办法,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如果这支球队实力确实有限,主教练常常无可用之兵的话,就应该另当别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