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结合世界杯进行的中国足球大反思,应该是件好事。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但对于这次反思对中国足球发展能有多大好处,人们普遍不抱多大希望。因为过去类似的反思不少,才使中国足球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模样。 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也不甘落后,11日召开了反思论坛。会上除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在发言中有所针对性外,大多数人只是谈了他们的世界杯报道计划及实施情况,听起来更像是汇报会。当时在场的中国足协一位同事便小声议论:“是不是走题了?” 终于,会议组织者点到了我的名。作为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副主席和多年来从事足球报道的记者,理当发表意见,但听了前面那些汇报,我对这个所谓的反思论坛已经兴趣索然了。 既然是反思,首先要弄清反思的主体。既然反思的主体是中国足球,便不该把它弄成媒体反思。当然,媒体的浅薄与浮躁,媒体的无序竞争,低下的素质和虚假的报道,确给中国足球带来过负面影响,也的确值得反思。但其一,这次反思的主体是中国足球;第二,即使媒体反思,也要有鲜明的针对性,而绝不是走过场似的汇报世界杯报道计划,更不能人为地为反思内容早早地“定调子”! 这种定调子的反思,过去没少搞,1997年龙泉宾馆会议就是典型,但反思来、反思去,便把中国足球反思得扒光了裤子;让日、韩把我们远远甩到了后边;把中国足球改革一点点地从市场经济又拖回到了计划经济中去。 改革要与时俱进。既然中国足球改革已从过去的专业化进入到了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那么我们的设计、构架中国足球的体制、机制、赛制及青少年培养等多个环节,都应站在市场经济的规律上去考虑问题。如果依然将足球置于习惯的计划经济的理念之下,搞大一统式的管理,这显然违背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同理,仍拘泥于按既定方针办的旧观念,为这次大反思定调子,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