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失衡、被动挨打的海狮与对手过招场景使人不禁回想起创业时代死缠烂打的海狮,顽强有余机变不足的海狮,而这种难堪的联想回忆无疑意味着一种历史的倒退。海狮本赛季流年不利,在此前提下,其三大蛰伏日久的内外在矛盾由此也显露出症变的端倪。
人员断档引发“用人危机”
有人称海狮是一支“外乡人球队”,从某种角度评断,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从沈青之战的首发出场阵容看,塞琼、罗伯特、托比三个外援不算,剩下的国内球员中,前锋胡云峰来自上海,中场的闵劲隶属武汉,谢育新、彭昌颖是粤籍球员,沈阳籍的本土球员仅存王广宁、曲男楠、张晓鸥、张烈寥寥可数的区区四人,较之青岛队曲波、高明等新秀的蓬勃成长,海狮队的人员断档危机备显严重,这种“多元化搭配组合”产生的实际效力也未免令人置疑。而且,即便是这样一支“多国部队”式的拼盘组合,也开始呈现出老化的滑坡趋势,托比、王广宁都是三十开外的老将,海狮的“高龄防线”根本经受不起甲A实力派新秀的强力冲击。在中场,除谢育新尚老当益壮外,其他球员间的组织配合均乏善可陈,尽管海狮的局部表现尚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从整体状况看,却总给人一种章法失度、协调紊乱的混杂印象,再加上锋线引援不利,海狮队便很难摆脱“低开低走”的被动格局,帐中乏将、人气不旺,这是制约海狮进步成长的致命隐患。
连战连败导致“信任危机”
如果海狮队在下一轮锦州主场的比赛中不能扭转连败的颓势,再负八一振邦,那么海狮上赛季殚精竭虑积累下的信任基础很可能一朝破灭。而这种期待心理的破灭无疑是具有双重杀伤性的,无论是对球队自身,还是对享誉日久的名帅亨利。
沈青之战落败后,亨利满面愠色几乎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感情,这种失态是亨利内心焦灼心理体验的外在征貌。亨利可以列出导致失败的若干客观理由,但只以胜败论英雄的足球比赛不会宽容任何强调客观的例证,由此连带的受众群、舆论氛围也很难给予失败者廉价的抚慰与同情,亨利必须用不折不扣的胜利来证实自我,而非现今这般喋喋不休的抱怨诉苦。海狮不少球员反映,同涅波相比,亨利的交流沟通能力略逊一筹,对亨利的战术安排、用人思路,球员有时很难做到心知肚明,而这种心理隔膜如不得到妥善消融,则必将为亨利的执教旅程埋下不祥的伏笔。
居无定所牵扯“经营危机”
五里河体育场的扩建装修打乱了海狮俱乐部全年的经营部署,整个赛季上半段球队只能漂泊他乡,寄人篱下的滋味是令人备感苦痛的。退一步讲,如果当初俱乐部能预料到这种结局,还不如将海狮主场搬迁到外省,虽然异地作战麻烦多多,但总比如今这种朝不保夕、居无定所的境况要好许多。
两个主场打完后,锦州能否与海狮续约很难说,而且,由于全年的套票已经售出,一旦将主场搬迁至外省,俱乐部将不可避免地蒙受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主场无法确定,球队冠名权、场地广告等诸般经营业务均无法落实,球队长期在外,差旅费、场地租借费等不菲开销也让人吃不消。据悉,海狮俱乐部将与辽宁轮胎厂签订胸前背后广告合同,但该企业去年与辽足的合作便很不成功,此番与海狮联姻,俱乐部到底能得到多少实惠还是个未知数。
诚如亨利所言,“2001赛季是海狮队最艰苦的赛季”,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这对球队、对俱乐部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张松)
(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