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输了,伊朗也输了,参加这届世青赛的亚洲球队当中,中国队俨然成了佼佼者。沈祥福说,中青队只打出了六到七成的水平,队员更说,只发挥了四成,信心高涨得无与伦比,不过这里我倒想提醒他们注意,前面路上不仅仅有两个障碍有待跨越,更有中国足球传统上形成的一口“老井”,在你只顾看前或者仰首望天的时候,脚下可就有危险了。 这口“老井”大家其实也都不眼生。在这类赛会制的比赛里,一般中国队都会在第一场发挥很好,成绩不错,但越往后觉得越吃力,到关键赛事可能就有力使不出了。 造成体力、智力、注意力和凝聚力塌陷,最终形成“老井”的原因,从1989年起争议到现在。我总觉得,分析自己失败的根源,首先要看自己胜利的原因。中国队有特色的打法,和“惊人的”速度优势,拿到任何国际大赛上,都会是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又是让人很难一下子抵挡住的。但同时,中国队的打法因为明确而容易捉摸,因为固定而缺乏变化,在对手拿出针对性战术的情况下,自己应变不来,杀手锏失效,其它方面的底子平时又没有打好,阵脚一乱,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了。 这种情况在高丰文的国家队、戚务生的国奥队、国家队、徐根宝的国奥队都出现过。而如果仅仅因为看好目前这批中青队队员,就否认他们也存在发生同样病变的隐患,那对他们并不吉利。 实际上,中青队目前的风格,和当初戚务生在1995年练出的国家队很是相似。稳固防守,在进攻中能打出练得很熟的路子,冷不丁使出一招,连桑普多利亚、哥伦比亚这样的队伍都受不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现在沈祥福带的国青队,更注重地面球配合,更注重传球和跑位的速度,不像那时候戚务生的国家队更多是把宝押在前锋边路突破的速度上。但两者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用固定来打对方的松散,因为自己练得熟,固定配合套路多,有一种套路、一次配合能打出来,就能形成致命的打击,而这个年龄的对手,一般都做不到这一点,在战术上结合比较松散。 不过经验告诉我们,以不同方式培养球员、以不同思想组织球队的国家,当然我说的是一些有传统的强国,他们的球队,往往有着比中国球队更强的可塑性、更灵活的适应性和更快的应变本领。因为套路固定,所以容易被捉摸,容易被抵御,同时因为套路固定,一旦受挫,临场应变和创造性发挥能力的欠缺,就显露无遗――前面几支中国代表队之所以显得“虎头蛇尾”,原因大抵在此吧。 1996年出征奥运会外围赛之前,戚务生在深圳就这么说:“我们这支队伍,只是打一场球的料。打完第一场,使命也就基本上结束了,因为我们这支队伍,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应变。别人变了,你不会变,那还怎么跟人家打?”5年前他就看到这个问题,说明中国教练也并不是吃干饭的,但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谁又能有什么办法? 千万保持同样的心态,采用同样的战术,不能有一点点态度上或是情绪上的变化,我们只能希望中青队往这个方向努力。就像北方的酒桌上,别人敬你酒,你无论如何要把酒杯拿得比人家低,哪怕蹲到了地上,在往后的比赛中,即使对手打法再保守、位置摆得再低,中青队都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比人家更低才对,那样才更有利于打出自己的东西。这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