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连续获得7届亚洲杯冠军的中国女足在本次杯赛中被朝鲜队挡在了决赛场之外。之后不久的广州四国赛上,中国女足又接连败在老对手挪威、美国脚下。那时,比赛的看台上发出最多的是球迷不满的吼声。之后甚至有媒体形容:此次四国赛上中国队的表现有如梦游。 回想起中国女足曾有的辉煌,无数球迷开始质问:中国女足怎么了?铿锵玫瑰怎么了? 面对外界种种指责和非议,女足的将士们没有给予太多的回应。然而,这些有关女足失败的种种声音却仍然延续并且愈传愈烈。在之前几天的一个凌晨,记者几经周折找到孙雯。作为从前女足辉煌的缔造者代表和此次女足失利的旁观者,孙雯想说的话似乎很多很多。 如果人员上有些调动可能女足还是很有希望的 此时,孙雯这位世界足球小姐正在家乡上海享受着假日的欢愉。孙雯说,她很有可能会在2月份赶回美国参加在那里进行的大联盟比赛。 在不久前广州进行的四国女足邀请赛的看台上,她与同为中国女足元老的刘爱玲一起为自己的师妹们摇旗呐喊。这位中国女足的大姐大也亲眼目睹了中国队失利的全过程。 与孙雯聊天,话题离不开中国女足。而她最先提到的则是刚刚落幕的四国邀请赛。对于她而言,最深的感触就是这支中国队的表现还算令人满意。她说:“应该说这次参加比赛的国家队员比我想象当中要好,她们还是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我对她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们不能单独从比分来看待球队、队员的表现;不应该赢一场就捧上天,输一两场就认为一无是处,这不客观。我看到我们的球队的确有差距,但不是很大。如果人员上面有些调整,比如位置的组合更好一些,可能中国女足还是很有希望的。对于年轻球员还是要给她们机会锻炼。既然要打来年的世界杯,就要有个比较完整的阵容,要多给年轻队员机会。年轻队员的差距,我认为在技战术上并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经验上的差距。 年轻队员只是经验、心理上有不足 年轻是本次四国赛上中国队鲜明的特点之一,那么年轻球员与自己的师姐们比有无差距,差距多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孙雯是这样说的:“同我们这些老队员比,这些年轻队员她们只是经验、心理上有不足。说到技术能力?中国队有什么好差的。关键是对抗能力上有些问题。你就是让我上场比赛,我的体能不行的话,对抗那么激烈,比赛没法打,我也踢不好。说真的,我认为四国赛很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对手是怎样的。” 看到自己的师妹们在场上被动,甚至比分落后,孙雯心里也是焦急万分,她告诉记者说:“对于国家队我也是难舍难分的。我当然替她们着急了,这是肯定的。我希望她们赶紧进球,感觉有时她们不应该的失误导致了比赛失球。特别是最后一场对美国队,开场几分钟就失了两个球。全都是思想不集中、经验不足造成的,对于她们这样的低级错误我并不生气,因为每个队员都可能犯这样的错误。虽然对于年轻队员技战术能力我没有什么失望,但有一点挺遗憾,甚至有点失望的是,拼抢上面没有看出年轻队员生气勃勃的杀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有所缺乏,朝气不足。没有那种我怕谁的自信、霸气。缺少像白洁那种气势,那是一种拼命三郎的劲头。” 应该肯定马指导对中国女足的贡献 记得,中国女足主帅马元安教练曾在1999年世界杯后荣膺亚洲最佳教练,而本次四国赛后,球迷对他喊出了震耳欲聋的“下课”声,从被鲜花赞誉包围到现在“下课”声不绝于耳,这显然有着强烈反差。 对此,孙雯告诉记者:“我们跟马教练在国家队一起10年,大家共同创造了辉煌,荣辱与共,这是一种缘分,这是谁都抹杀不掉的。但是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谁如果适应谁就生存,马教练你带得不好,就下课;孙雯你踢得不行,你也就被国家队踢出门外,这就是竞技体育。球队发展需要前进,需要新的思维,如果这时候你才思枯竭,不能把中国女足带到一个高度,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再担当主要的角色了。包括现在我们老队员能力不行,没法踢,那你只能退出。我们应该肯定马指导10年以来对中国女足的贡献,他也确实花了很多的心血。也创造了辉煌。人和人之间总会有些矛盾,但这些矛盾不足以影响中国女足整体水平的发挥。没有矛盾,就没有收获,球员与教练、球员与球员之间在生活上都有些矛盾,但不要一味夸大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并不像现在外界传言的那样很深。还影响不了整个球队。” 最近以来,有关中国女足换帅的传闻一直接连不断,有的报道还提到了马元安的继任者问题。对此,孙雯说:“我不管换谁,这跟我没关系。我只是觉得谁能为中国女足提供一个发展的思路,具备更多的能力,谁就应该上,至于这个人是谁我也不清楚。教练的问题不是我们的事,不管怎样,能够把女足带出低谷是最重要的。” 中国女足不存在经费问题 有些报道曾指出,与中国男足在舒适的环境下享受“快乐足球”相比,中国女足的训练条件很差,经常为经费的问题牵肠挂肚。听说还出现过训练时没水喝的情况。由此看来,中国女足的确存在着困难,记者对此向孙雯提出了问题。不过,孙雯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些根本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女足身上。因为‘中国之队’一直都是有赞助的。不存在经费问题。有问题,也只可能是在地方女足上。由于足协非常支持,中国女足没有物质条件上的困难。毕竟中国女足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说曾经7连冠的中国女足在亚洲杯被朝鲜队挡在决赛场外多少令人意外,那么四国赛的表现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在退步,记得德国队主帅蒂娜曾说:“现在看来,中国队的打法已经落后其他几支世界顶级球队,我只能祝中国队好运。”到底中国队还是不是一支世界强队?孙雯回答说:“我想这不能说是在走退路,中国队只是在低谷当中,还是可以往上走,再说退了就不能进吗?毫无疑问,中国队当然是强队。第一,本次四国赛上场的女足队员还不完全是中国女足当中最优秀的队员。第二,中国队还是赢了德国队,虽然挪威队赢了中国队,但它又反过来输德国队,足球是很微妙的,关键是战术,包括心态的得当,如果这些方面做得好的话,临场的状态好的话,会有另外一种说法。” 众所周知,角逐本次四国赛的四支球队都是年轻的队伍,那么年轻是不是中国女足成绩不好的原因所在呢?孙雯就此问题回答道:“年轻就要付出代价。年轻球员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就拿我孙雯来说,我也是1999年世界杯才有了成熟的感觉。而之前我也是被媒体骂过,包括1995年世界杯,1996年奥运会。” 有人说,中国女足之所以取得往日的辉煌一方面有自身水平的原因,另外,其他国家还未对女足运动予以充分的重视也是中国队取得佳绩的原因所在,请问你,是不是一旦“欧美列强”国家重视女足,那么中国队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孙雯回答说:“我不认为它们有了长足的进步,至少就目前为止,重视与否与球队的表现并无太多关系。但从长远来看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非常希望媒体关心、爱护中国女足 采访前,我曾向我的同行朋友索要女足教练以及球员的联系方式,这位曾经采访女足的记者的回答颇为耐人寻味,“这个号码你试试,我已经好久都不做女足了,她们成绩不好,我们也就不太关注了。”这样的回答似乎在体育记者圈里已经有了典型意义,不知道你心里什么滋味?认为中国女足还需要媒体的关注么?如果需要,您希望媒体怎样给困境中的中国女足伸出援助之手?孙雯回答:“就四国赛而言,我很感谢记者。尽管女足战绩不好,但媒体对中国女足还是比较宽容的。但你不可能总要求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女足,因为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人家怎么可能还关心你?我个人来讲,非常希望媒体关心、爱护中国女足。但我同时也希望,媒体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为中国女足提出良好的建议。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也不靠套球员不经意的话,绘声绘色地编故事。说实在的,有些球员与教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矛盾,而是纯粹被捕风捉影地炒作出来。一旦传言出来了,有些话怎么也辩不清。要知道,谁都喜欢听好听的。因此,我希望有些不负责的记者少一点浮躁的东西。要以真正、客观、求实的态度。不要赢一场就捧上天,输一场就踩到脚下。球员发挥是不一样的。轻松的话题无所谓,但关系到球队的成长、团结就不好了,因为无论球员也好,还是教练也好,他们都要对球队负责。” 其他球队并没有什么进步 马指导曾经多次强调,本次四国赛旨在锻炼新人,输赢并不重要。然而三场实战里,他还是倚重老队员,即便白洁右肩韧带撕裂,也仍旧坚持在场上,另外美国主帅海恩里奇也说:“她们(中国队年轻队员)有一点比赛经验,但远不够。”你认为该不该更多地起用年轻球员?她们的战术打法是不是真的不对头?孙雯认为:“我认为还是老中青有机结合起来比较合理。其实,重要的是球员在训练时的态度,而绝不是仅看一场比赛的表现好坏。至于马指导的战术打法,我想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 过去,身体一直是欧美强队制胜的法宝,而中国队则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外加技术速度优势与诸强抗衡,而在此次比赛中,无论挪威也好,还是德国也好,她们除去原有的身体优势外,在速度、技术、耐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人说,中国女足成绩不好,是因为中国队再无优势可言,您认为中国队现在还有什么优势? 孙雯回答说:“技术的优势、整体的优势还在。技术其实是最难练的,需要时间积累。而对抗方面的能力则需要实战的锻炼。我认为,其他球队并没有很大进步。只是我们不在状态,人员不足,外加伤兵满营一直困扰中国女足。你看,就拿我们这个年轻守门员来说,尽管丢了很多球,但她仍很有潜力。虽然她现在不足以胜任为中国队镇守龙门,不过,将来她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门将的。” 年轻球员应该有耐心 据悉春节过后,孙雯将再一次踏上赴美的征程,作为老队员,自己丰富的经验显然会对年轻球员有或多或少的启迪。当记者问孙雯有没有一些良好的建议送给自己的小师妹们时,孙雯说:“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年轻球员应该有耐心、有韧性,态度端正,学会做人。我不愿意把我个人的思想强加于人。我不想总告诉别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方向轨道,没必要给别人定什么规矩。” 去年,曾听说孙雯有意离开美国女足职业大联盟,而后,她又决定不放弃留洋,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孙雯告诉记者:“去年一年我认为都没有什么进步,主要是因为伤病的原因。伤病让我根本感受不到足球的快乐。不能随心所欲地过人,很不舒服。但重要的是,来到美国后,我的眼睛睁开,思维方式有了改变。说真的,我不是一个对结果执着的人,而是对过程的执着。人做事要有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我从小就把这句话记在日记里。”文/肖赧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