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凌晨1点30分,刘岩从北京奥申委办公地出来,骑着自行车沿着前三门大街往天安门走,汽车上挥舞国旗大声呐喊的姑娘小伙儿、敲锣打鼓的老人大声地笑着。站在路边的刘岩不动声色,快乐沉淀到了心底。作为北京奥申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为600多个日日夜夜工作之后终于得来的申办成功给人们带来如此巨大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人们酣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刘岩想,连欢乐的方式也与世界接轨了。 新侨饭店六层,是北京奥申委的大本营。前天晚上22点08分,北京成功的消息传来,留守大本营的人相拥而泣。“北京赢了,我们踏实了。” 观看投票结果是在六层中央的大厅,短暂的拥抱和欢呼之后,奥申委的工作人员竟然开始了“赛跑”,奔向大厅两旁的办公室,拨电话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爸爸,我们终于赢了”、“乌拉,北京……”他们告诉记者,自己为奥申委工作,家里人和朋友都成了奥申委的“家属”,“我们得在第一时间分享这份快乐。”幸福的泪水在每个人的脸上酣畅地流淌。 奥申委的一个小伙子腼腆地告诉记者,“我是双喜临门。”身边的女孩儿是他的妻子,“我们去年领的结婚证,因为忙,一直没有举办婚礼,趁着申奥成功,我们好好办一次。” 结果一出来,奥申委网站的中文编辑就往电脑前冲。姚欣的手有点发抖,同事们在催她,“快点,快点”,“申奥大事记”添上了北京胜利的消息。因为习惯,姚欣依然把北京写成了“申办”城市,同事们又叫起来,“不是申办,是主办。” 新侨饭店的工作人员一如既往地为奥申委提供最好的服务,在宣布成功的那一瞬间,他们立刻把事前准备在一旁的桌子摆成一排,水果、小点心和香槟酒像变魔术一样堆了一桌子。小型的庆祝“冷餐会”开始了。 桌上的点心像花一样冲着我笑 奥申委研究室副主任刘岩参加过两次申办,他说,等待申奥结果就像大考之后的等待发榜,忐忑的心终于可以放下。面对记者的采访,刘岩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我现在心花怒放。”在形容自己的心情时他指着桌上的小点心和水果说,“它们就像花儿一样,冲我笑着。” “这和上次的感觉大不一样。1993年的9月24日,北京申办失败的第二天,太阳在我眼里是灰色的,而实际上是个大晴天。”刘岩喜欢打比方,用灰色的太阳和花儿一样的点心代表了自己两次截然不同的心情。 传真机就像印刷机一样源源不断吐出传真 在申办成功的一瞬间,奥申委的值班电话就被打“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飞”进了北京奥申委。第一位打进电话的人在电话里泣不成声,他没有留下姓名,只是说:“我说不出什么,我太高兴了。” “能给2008年的奥运会捐款吗?”很多人都想成为为北京奥运捐款的第一人,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一一地解释说,奥申委在申办成功后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任务,不能接受个人捐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组委会将在未来的5个月内组建完毕。 奥申委的电话从那时起就一直没停过,电话刚一放下,铃声马上就会响起。接电话也成了“体力活”,奥申委的留守人员于是轮番上阵,一人接1个小时。无绳电话很快被换下阵来,原因是半小时后就没电了。“传真机变成了印刷机,‘刷刷’地往外吐纸,世界各地华人和全国的祝福都往这里发。”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忙不迭地往传真机里装纸。新侨饭店的前台服务员两手比画着告诉记者,“今天奥申委的电报和信特别多,费了点劲才送到6层。估计以后还会特别多。” “红盒子里的蓝图”送到博物馆 奥申委的申办报告被人称做“红盒子里的蓝图”,它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是一部反映北京和中国发展前景的“百科全书”,红色的封面,简洁大方的装帧,一页法文一页英文,配有图表和照片,非常清晰、精美。 7月13日上午,奥申委的工作人员把“红盒子里的蓝图”捐给了北京博物馆、北京图书馆等处收藏起来。刘岩说,捐书是在申办结果出来之前做的,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愿意老百姓能够在这部红盒子里看到北京的明天。 ■文/本报记者陆纯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