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该是去高原的好时节。 其实入夏以来心便上了路,想着高原上让人发晕的强烈的紫外线,当它烧灼着我的皮肤的时候,是我对高原的最亲切的进入。还有藏北草原上大朵大朵的云镶在记忆的边上,如某个夏夜沱沱河上空永远挥不散的星群。 很自然,在我的身体无法离开这座热城的时候,心将我带到了书店,远远便看到一本很厚实的家伙,喇嘛黄的惹眼封皮上几个黑色大字:《藏地牛皮书》。 走过去操将在手,一种行走天地间的坚实感顺着神经末梢传递上来,一直打动到心头。没翻书页而直接去看封底,赫然打着58元。想也没想便将书递给了收银小姐,以往进书店后的长久逗留就此省略。真的,这是我无目的淘书的最快记录。 我真的很惊讶于这本书的包装以及用纸,读了之后才知道用的是荷兰蒙肯纸,柔韧性极好,厚实且柔软,那种手感使人握着便不愿再放下。自然,更好的是内容,梦幻般的老照片嵌在稚拙的手写体之间,手绘图让人想起行旅中的无数温暖日子在纸上沿着线条伸展,触角所及是包括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和甘肃等省区在内的所有藏胞的聚居地,是无数藏族之外的人的梦幻之所。那些依次出现的无数熟悉与陌生的地名,以及这些地名之中所涵盖的无数曾经体验或者只听传闻乃至闻所未闻的种种,让人的丰富想象有了极其具象的依托。即使从未上路,书中饶有趣味的介绍也足以成为记忆的收藏。 如唐古拉山、布达拉宫、雅鲁藏布、古格遗址、茶马古道、香格里拉等等,这一串串熟悉的亲切与亲切的陌生,是我总是在远望中走近,而又在走近中远望的梦想。读着《藏地牛皮书》,它有时又会具体到诸如在某处买一袋氧气的真实价格装在其中的“背包锦囊”,以及从我的记忆中直冲而出的青藏线上西大滩的一碗牛肉面汤。 哦,蒙肯纸的一个特点是表面吸光,为了不使人在高原阅读时被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策划者的这等用心,直让人觉得在茫茫孤旅中有人伸出了亲切的手。而纸张质地的轻柔,也许能给孤寂或者有时甚至乏味的旅途增加亲近感,从而可能令人忘却背包中此书的厚重。 如作者所言,这是“一本写在路上,倡导真实、朴素、简单的旅行指引书。”作者历经半年的艰难行走给这本书打下了苍凉的底色,而读字入眼却是无法推拒的温暖与亲切。从藏地的宗教、文化、艺术到途中尽可能的所需准备、路线、交通、饮食、装备、看点以及防跳蚤甚至上厕所等等,可谓事无巨细,全程打理。 可以这样说,买下这本书的人,如果没去过雪域藏地,也一定会在某个夏季踏上旅途,去感受给一个民族带来荣耀与沧桑,并在一种直觉上的神秘氛围中将这个民族引领到了神圣的雪域高原,那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关于设计,作者这样提示道:“不要小看特意在书上钻的两个孔,途中即使是装订质量再好的书,也难免被翻得七零八落。这时候你可以在藏区任何一个地方,试着去找一根牛皮绳,或者是一根麻绳,或者牦牛绳,种种之类吧。然后,将它们穿过这两个孔,无须很紧就可以保证书的完整归途,至于那根绳子在若干年后留给你什么样的记忆,就只有你知道了。” 这段话简直就是个温柔陷阱,太有诱惑力了,我真想此时便将笔扔了,背上这本书去高原找根牛皮绳来将它穿上。这本书的真正诱惑便在于你读它时不停会涌起的,这种背上包就走的感觉。 当然,更多时候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我的心不属于我的身体。城市尽管有千般不好,可是却总也让人难以离开。我的梦想在高原,而我的生活却在城市。当心灵与身体,梦想与生活无法同一的时候,我想我只有蜷缩在城市的一隅,对着这本书想像并且发呆。(经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