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釜山10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潘毅 中国击剑队的釜山亚运会之行,酸甜苦辣都尝遍了:以勇夺本届亚运会万众瞩目的第一枚金牌灿烂开始,却以最后一天连丢两枚金牌、最终金牌总数5:6首次在亚运会上输给韩国剑手黯淡收尾。 灿烂与黯淡,恰是中国击剑的现状。 王海滨无疑是本届亚运会最灿烂的人物之一,他成功地突破了一个关键时刻狂躁的“旧我”,也因而突破了韩国人精心设计的釜山亚运会首金“本土化”计划。 中国击剑老将如肖爱华、叶冲等已纷纷退役,这些在奥运会上有过功亏一篑经历的中国杰出剑手的淡出,使成就不如他们的王海滨,凸显在中国击剑年轻一辈的面前。王海滨给人的感觉一向很忧郁,他过去可说是陷入了“性格悲剧”的怪圈,连续三届全运会决赛一剑不敌叶冲。 但是釜山亚运会上的王海滨,却足以成为中国年轻剑手的偶像。他在收剑入学一段之后,修身养性,对剑术理解更上一层楼。在8:11落后的情况下,他连扳7剑,从而夺得本届亚运会首枚金牌。 这块金牌的意义,远远不仅是为中国剑手们取得了开门红,更给整个中国亚运军团赢得了弥足珍贵的第一仗。他的斗志、自信,身处逆境而不气馁,面对不公而不易怒,尤其是他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整能力,是所有中国运动员学习的榜样。釜山亚运会,不仅让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王海滨,也让他认识了一个崭新的自我。 王海滨已决定参战2004年奥运会,假以时日,中国击剑界填补栾菊杰留下的空白,并非没有可能。 男子重剑的崛起,是中国击剑在釜山亚运会上的另一处闪光点。可以这么说,为中国亚运军团夺得第一枚金牌的,应是中国男子重剑队,因为半决赛一结束,中国新老两名重剑手赵刚、王磊就成功会师决赛了,而此时,王海滨与金相勋的决赛尚未开始。 在中国男子重剑教练赵立中看来,他的爱徒夺得重剑项目一金两银的亚运会最好成绩并非是意外之喜。男子重剑一直是中国各剑种中水平相对较低的,为了打一个翻身仗,教练、队员都吃了很多苦,31岁、已当上省队主教练的赵刚也复出了。 比夺金更可贵的是,中国男子重剑在这次亚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士气大受鼓舞,对以后中国男重运动的发展,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王海滨、赵刚、沈巍巍外,中国其余击剑选手均是头一次参加亚运会。很多人在中国队丢掉了不该丢的金牌后都叹息说:要是多一个王海滨就好了,关键时候能沉住气。 釜山亚运会6天击剑比赛,中国年轻选手普遍给人留下遗憾的感觉。尤其在女子花剑和女子重剑两个优势项目上,年轻选手在关键时刻缺乏敢打敢拼的气质,在关键时候过于保守,心理负担过重。今晚的女子重剑团体比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连队员打完比赛自己都说:这不是中国女重的水平。而中国第一个世界击剑冠军谭雪,也因为心理压力过重,在个人赛中败北。 韩国队此次如愿以偿实现突破,以一金的优势领先中国队。中国击剑队近几年结合了欧亚的技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灵活多变,加上了力度和勇猛,在体能上与韩国队不相上下。而韩国队技术细腻,特别是作风顽强,比赛中拼劲足。两队的实力可谓不相上下,但是中国队员的心理素质跟韩国队员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例如今晚的男子佩剑团体决赛,韩国选手金杜洪左腿受伤,痛得眼泪直流,仍拖着伤腿赢了中国队员,最后拄着拐杖上台领奖,中国队目前还缺乏这种玩命的选手。 亚运会只是“中考”,正如很多中国年轻选手或输或赢后都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成长的历程。也许多尝点挫败的滋味,更有利于奥运“大考”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