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奥队与日本队赛前,伊朗队主教练伊万诺维奇预言亚运会四强不会有中国队,因为这支中国队没有特点。 对手预言的结果似乎和比赛的过程有着不小的反差,至少国奥队是在优势的状态下输掉了和日本队的比赛,但当日本队秉承着他们一贯的风格,甚至连前锋相对薄弱的特点也被继承时,中国国奥队的特点却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鲜明的特点曾经是这支国奥队身上的亮点,而这些特点也是沈祥福为形成风格播下的种子,但在整体战术纪律的束缚下,这些种子已开始失去发芽的环境。 从亚运会前,当特点鲜明的吴坪风最终被“万精油”隋勇取代,沈祥福就彻底陷入了对整体战术的迷恋当中,从世青赛到亚运会,这支一度被称为“超白金一代”的球队就逐渐在整体足球的空气中氧化,曲波的快速、高明的灵巧也淹没在所谓的整体战术当中,缺乏致命的突击手段成为国奥队优势足球的一道死穴。 对于整体战术的推崇也许并不是一个错误,但风格和特点的丧失却是这支国奥队成长中的最大败笔。在世界足坛风格融合的潮流下,本身就缺乏历史积淀的中国足球很容易陷入随波逐流的泥淖之中。在亚运会前,定位球的训练成为了国奥队重点操练的科目。定位球水平的高低无疑是衡量一支强队的标准,但作为一种进攻的手段,定位球却并非一种战术的风格,即便是贝克汉姆拥有一只天下无双的右脚,他也无法成为英格兰队风格的体现,而国奥队对于定位球这个“特点“的过于追求,实际上正是国奥队缺乏风格的体现。 将国奥队风格的丧失归罪于沈祥福一个人显然有失公平。但解决历史的遗留问题也正是检验沈祥福能力的试金石。在三大球项目中,中国男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缺乏历史积淀的球队,中国足球的每一次历史挫折几乎都是一次彻底的自我否定,曾经鲜明的风格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前提下都不可能成为一种风格,苏永舜也好,徐根宝也罢,都是同样的结局。历史中的不断自我否定也使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正在进行风格融合的时候,还根本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在沈祥福面前,只有前车之鉴,根本没有成功的经验,因此对于外国的学习也只能从模仿开始。 意大利的防守、荷兰的中场组织、巴西的前场配合,这是沈祥福对于国奥队战术风格的一个定位。但这个定位本身就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的状态,如此完美的球队恐怕还不存在于这个星球上。而即便是将此作为努力的方向,这种拼盘式的理想阵容也和沈祥福的整体足球理念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也正体现了国奥队在风格上的迷茫和困顿。完美主义者的思维里缺乏必要的取舍,想面面俱到,即便是巴西这样的球队,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是水平低下的中国足球。 就在国奥队征战亚运会之际,国家队的选帅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风格的选择,也可以视为又一个四年轮回的实验。在国家队这个金字塔尖上,中国足球与世界接轨的热情和步伐丝毫未减,尽管有人不愿意承认,但点石成金依然是某些人对中国足球一直不愿舍弃的幻想。追逐潮流或者说是随波逐流是中国足球自上而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沈祥福在风格上的迷失显然已经不是他自己能把握的。 “在没有方向的风中跳舞”,这或许正是中国足球自我陶醉的舞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