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女足锦标赛已于昨天全部结束。纵观今年联赛、超级联赛和锦标赛女足三大赛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比赛不再是往年赛事的翻版。由于比赛规则的更改,比如每场比赛必须分出胜负、比如明年女超联赛的参赛权,是根据本次锦标赛的名次而定的,所有这些改变都使得今年的比赛变得更具有残酷性。同时,随着大批新教练的上任、企业赞助的增加,也使比赛更具功利性。于是,教练冲进场指责裁判、队员殴打裁判等恶性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目前中国女足正从求生存走向求发展,女足联赛到了该自己选择如何正确发展的十字路口。部分地方队主教练在昨天谈到今年三大联赛中的问题与进步时都发出共同的感慨:女足是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的一面“金字招牌”,希望在这片净土上不再走男足走过的老路,从足协到地方梯队都有责任把女足搞好,以对得起这块“金牌”。 “问题迟早会出现的。”这是昨天在赛场的看台上观看比赛的中国足协女子部部长张建强谈到赛风问题时对记者说的。 张建强认为,对于比赛场上的这些问题,他们预料到由于赛制的原因,问题迟早会出现。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媒体可以集中镜头对准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营造出舆论监督的氛围,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在可怕的是,一些教练或者一些财大气粗的俱乐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女足的发展引向歧途。 这次比赛整体上变化明显,各队都非常重视比赛结果,看得出她们在训练上已有所突破,因此比赛比较精彩,也涌现出了一批新队员,比如上海队的张颍、大连队的陈妮,还有北京队一批1983年和1985年后出生的队员。但是一些调整后的队伍对自己的期望值估得太高,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与过去老女足时代的训练水平、拼搏意志、技战术水准等还有距离,特别是有些教练和队员的品行和职业道德,更需要他们静下心来思考。 不好的苗头已经露出,中国女足职业化道路该怎么走下去呢?对此,张建强认为,目前还勾勒不出清晰的框架。美国自从成功举办上届女足世界杯后,又搞了职业大联盟的比赛,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女足球员到那里去踢球,大联盟同时也代表当今女足职业化的发展趋势。但大联盟的成功并不能确定中国女足职业化的发展定位,中国的职业女足发展道路还需要探索。我们目前要走的第一步是,区别于男足的市场包装、推广,以提高女足的社会化程度,引起国内社会的乃至世界的全面关注,但前提必须是我们的女足比赛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在教育、文化、社会氛围等女足发展的大环境方面,中国女足目前有了基本的生存基础,也有存在问题的一面,在训练水平、教练水平、比赛的激烈对抗程度上还需要努力。 晨报记者陈江实习生史耀可(广东佛山11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