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看来,国际乒联把21分制改为11分制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可在专业人士眼里,这一变故却奥妙颇多,尤其对于中国队来说,更是一道难解的题目—— 21变11不是简单算术题 问题一:中国选手喜“慢热” “11分制”的最大好处是比赛节奏加快,观众看起来更刺激。不过,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任姚振绪又补充了一条:“黑马也会多起来。”他坦言,“11分制”要求选手必须重视开局,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因为“一旦落后很难追回来”。 据一位专业人士介绍,在目前中国的顶尖高手中,只有刘国梁等少数几人属于快热型,孔令辉、刘国正、马琳以及王楠都是后发制人的“专业户”。人们应该不会忘记,刘国正在大阪世乒赛的中韩男团大战中起死回生后的振臂一挥。然而,“11分制”有可能让这样的场景不复存在。从“慢热”到“快热”,对于中国选手来说并不简单。 问题二:发球优势不再明显 “快热”的刘国梁表示,自己在发球方面依然拥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中国队副总教练陆元盛和女队教研组组长李晓东却认为,“11分制”对以发球见长的中国选手并不太有利。 据了解,实行“11分制”后,发球轮次也相应进行了调整,“5球轮发制”被“2球轮发制”所取代。陆元盛指出,发球好并不简简单单指单个发球的威力强大,好的运动员在原先能充分利用发5个球的机会不断变化,运用不同的发球调动对方,现在的“2球轮发制”则让其中的变化大大减少。 问题三:国外选手适应早 中国队在大阪世乒赛包揽全金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认为,比国外选手提前一步研究适应大球是胜因之一。然而,在“11分制”上,中国队却落到了别人身后。 据了解,欧洲此前已经开始进行了“11分制”比赛,尽管有些仅局限在俱乐部之间,但相比一片空白的中国队,还是占有一定优势。中国女队教研组组长李晓东告诉记者,出征日韩公开赛之前,国家队进行了3天的“11分制”适应训练,目前只能笼统地概括为3条:发球变化少了、关键球多了、进入状态要加快了。抓紧时间适应“11分制”,尽快追上外国选手的步伐,对中国选手来说更不简单。 尽管问题多多,但中国队教练组仍然保持着充分的自信:“乒乓球毕竟靠的是技术实力,我们有能力迈过这道坎儿。”(王旭浩) (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