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视点 米卢说,我有一个梦想,但我不会告诉你。谁都清楚米卢的梦想是什么,他告不告诉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连续4次把球队带入世界杯16强的神奇人物来说,他下一个梦想不就是要把中国队带入16强吗?梦想是可以随便漫游的,可是否能实现就是另一回事了。当国足来到滇池之畔开始备战的时候,无数的人涌到国足训练场的旁边,观察着,探听着,狗仔着,希望从国足的一举一动中寻找到关于他们在韩国的答案。 变化 记者们总在念叨,重新集中到昆明的国家队没有什么新东西。从十强赛的训练到现在,对手不同了,对手更强了,但米卢的训练看不出有更具有针对性的变化。所以常常让一直跟着国足采访的记者在阳光下慵懒地打哈欠。既然阳光是新的,球迷是新的,难道国足就真的没有什么变化吗?记者通过10天的采访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 就像文章前面提到的,米卢是一个不愿意向别人透露自己想法的人。但从上高原的第一天起一切都在变化。记得国足备战世界杯小组赛前第一次集训,时间在去年比这个时候要晚一点。可红塔基地的气氛却异常的紧张,那幅“珍惜好训练场上每一分钟”的横幅让人们闻到的是浓烈的硝烟气味。而第一天就召开的动员大会更加把人们又带回了1997年十强赛时的“白色恐怖”时代。 可今年的集训这一切都在改变,没有动员,没有催命一般的横幅,取而代之的是场边围了一圈的广告牌,是场中从第一天开始就设好的网式足球场地。有了世界杯出线的底气,米卢终于敢从集训第一天开始就把他快乐足球的思想带入到训练中。于是昆明集训的前三天,国足是在网式足球中度过的。米卢换着法地耍赖,让几乎所有国脚不敢与他玩成为三号场地中一道可笑的风景。有趣的是就这样,也没有人来指责米卢的训练,看来胜利的将军是不会得到任何批评的。 希望 当5名新人出现在备战名单中时,敏感的记者立刻会感觉到米卢的意图。随着肇俊哲、徐云龙、高尧等多名防守型中场球员的入队,他将一改之前整体战的思维,在韩国大家看到的将是一支重守轻攻的国家队。新人来了,米卢总有他自己的方法跟他们打交道。既然老队员不愿意和爱耍赖的米卢玩网式足球,那他决不放过这些新人。从李毅到肇俊哲,从宋黎辉到高尧,几乎每一个新人都是在网式足球中与米卢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米卢召入中场新人后,让人们看到了他在战术思想上的改变。综观米卢到中国队后的执教思想,强调的无非三点:控球、套边、整体。现在的问题是,世界杯上中国队所在的C组对手实力远远强于十强赛对手,米卢会不会将自己的带队思想加以改变?就训练情况来看,米卢将以防守反击作为应战之策,国足极有可能变阵451。使用流行的双后腰,只不过是把十强赛前李铁与马明宇的配置重新变回来。所以对于固执的米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无法接受的变化。 而在昆明的集训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进攻中祁宏和于根伟两名前腰球员担当了更多的攻击任务。在一次训练当中记者仔细数了一下,他们两人的射门机会比前锋要多得多。看来米卢没有忘记中场球员后上进球为中国队赢得的世界杯出线权的事实。有了前腰的进攻,米卢完全有可能在中场多加一个后腰来巩固30米区域的防守。所以从这一点上分析,新人中能担任这一位置的肇俊哲和高尧不会成为第一批被刷的球员。 隐忧 “玮峰,我爱你。”一个千娇百媚的小姑娘在喊完之后立刻缩到广告牌的下面。在国家队的训练场地红塔基地内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球迷站在场边观看着心爱的国脚训练。据记者保守估计这个数字不少于500人次,它比一年前国足集训时要多一倍以上。而记者也亲眼看见了曲波在要求签名的球迷当中动弹不得,而他那红扑扑的脸上居然被球迷的笔画上了几条笔痕。 这些汹涌的人潮直接导致了国足撤离训练场地的路线由正门转到红塔队的驻地中,这在以往的国足集训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对此记者的看法是,国足出线的确大大激发了昆明球迷的热情。但面对球迷的热情,我们的国脚却没有耐心。虽然记者没有直接听到李铁要将所要签名的球迷打死的话语,但记者倒是亲耳听到李铁对一名球迷说:“签什么签,签了你也看不懂。”无可否认狂热的球迷对国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国脚似乎完全忘记了正是这些忠实的球迷才为他们带来了如此之高的威望。如此让人寒心的话在国脚嘴里说出,连记者都为之动容。与之相比,在国外效力的几名国脚则会尽量满足球迷的需要,看来国内某些国脚们的职业素质仍然不够国脚的档次。 不过假如国足的到来能让如此多的人在昆明明媚的阳光感到快乐的话,记者就算多出几个钱又能算得了什么。看来国足的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足球的范畴,这在昆明也是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从1月25日开始,一块醒目的世界杯倒数牌出现在了国足训练的三号场地中,这如同以往在门口矗立的倒数牌来说又是一样新鲜事物。与其正面的说教还不如用这样小小的改变来让国脚们感受世界杯临近的气氛。这也非常符合米卢的风格,在细节中改变着国家队。 其实要想在这个时候找到世界杯的答案,记者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只希望从这些新的改变中让我们感受一种在红塔的气氛,一种去实现梦想的气氛。 撰文/本报记者唐元鹏摄影/小雨 (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