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本届国家男篮名单时,队员的年龄断层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家男篮的组建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周期,王非在“竞选演讲”中也将雅典奥运会实现突破视为最终目标。如果从年龄结构上分析眼下的国家男篮集训名单,显然不能算是合理。
缺乏新人是硬伤
国家男篮的名单中,除了三大中锋蒸蒸日上,技术与力量俱佳,年龄也错落有致外,在二中锋和前锋位置上,刘玉栋、巩晓彬、胡卫东、孙军都过了30岁,后卫线上李晓勇、范斌也是30多岁的人了。主力队员中,只有八一队李楠正处在黄金时期。而此次入选国家队的新人中,张成、莫克、杜锋、胡雪峰还不到20岁。以雅典奥运会来衡量,多数老队员到时恐怕已退出国家队,而新人如何接班还存在疑问——在老将与新人之间,“中坚力量”的缺乏是本届国家男篮的硬伤。
本届国家男篮集训名单的无奈有其历史原因:前些年,因为片面推行金牌战略,各省市纷纷将集体项目砍掉,以便将重点放在获取更多的金牌。篮球的元气在那时受到损伤,一批1972年到1977年间出生的队员流失,而这个断层如今直接反映在本届国家男篮名单中。这个苦果,在职业联赛推行之前就已种下,现在只不过是独自品尝而已。
用活老将乃关键
用这份名单应付未来四年的漫漫征途,也许难度极大。但对于王非来说,要想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突破,前提条件是确保在亚洲篮坛的绝对优势,今年的东亚运动会和亚锦赛是首当其冲的考验。面对这两道关口,如何用好老将也许比如何提携新人更有现实意义。
在解释为何重招31岁的巩晓彬入队时,王非说:“组建国家男篮的原则,就是将目前国内最好的球员集合起来,而二中锋这个位置上,巩晓彬依然是国内最好的球员之一。”
王非很强调老队员在关键时刻的作用。也许他想起了1998年的亚运会,时任队长的巩晓彬在同韩国队的决赛时撞伤了眉骨,中场休息时草草缝了三针便带伤上阵,气势如虎,连对手也竖起了大拇指。本赛季CBA,巩晓彬在山东队同立陶宛籍主教练利马斯的矛盾闹得沸沸扬扬,焦点是巩晓彬的“大腕脾气”。可对于他的技战术能力,利马斯也无可指摘。如何用活这种类型的球员,关键就是如何管理好这些球员。王非特意提到了巩晓彬和他当年的队友身份——“以情动人”,王非其实很懂得如何同队员沟通。而“吃软不吃硬”的巩晓彬也大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对于另一名老将胡卫东,王非也给予了充分信任,正如他自己所说:“即使胡卫东本赛季表现毫无亮点,他在队中的作用依然无人能及。老队员的技术功底、大赛经验和心理优势都是新手不能比拟的。”曾经动了退役念头的胡卫东当起了本届国家男篮的队长,对此,他颇有感慨地说:“感谢王非对我的信任。”王非对他说:“31岁在NBA正是当打的时候,要珍惜自己的运动生涯。”
“我会努力,不让教练失望。”这是巩晓彬和胡卫东这批老队员的共同说法。
新人轮番上战场
在重用老臣的同时,提拔新人的工作其实也在密锣紧鼓地进行。5月的东亚运动会是国家男篮组建后的第一次大赛,东亚运动会已成为东亚诸强之间后备力量的演兵场。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对国家男篮并没有下达硬性指标,但王非已经不折不扣地将夺冠定为目标。此次出征东亚运动会的名单为12名正选、两名替补,这意味着目前的17名队员中,将有3人不在名单之中,3人可能是范斌、李晓勇和巩晓彬。
本届东亚运动会同往届不同的是,澳大利亚接受了邀请将派队参赛,但该队不计算金牌和成绩,纯粹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面对对手这样的定位,国家男篮确定的原则一是夺冠、二是尽可能给新人锻炼的机会。在这种原则下,三名老将将不随队出征大阪。
但17人的国家男篮大名单依然有效。实际上,在今年国家男篮的“三大战役”中,最重要的是7月上海举行的亚锦赛:此役一方面是决定亚洲霸主的真正较量,另一方面也将决定谁将代表亚洲出战明年在美国印地安那波利斯举行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亚锦赛时,国家男篮拿出的名单也许又要将老将列为正选。而8月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队员的年龄被限制在28岁以下,届时新人将会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在队员的选择上,王非曾说,今年的国际比赛密度很大,但锻炼新人的机会并不多。而现状也是新人同老将的差距甚大,尚不足以挑起重任。面对这种形势,作风稳健务实的王非,一方面尽量延长老将的运动生命,另一方面给新人适当的锻炼机会,这并无多少可指责之处。人们也许更关心新人的成长,但究竟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又无法量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王非不会拿大赛的成绩做代价。
(辛江)
(羊城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