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十点钟了,太阳也已出来4个多小时了,可街上却仍空荡荡的,少有个把行人。但这时经过体育场的地铁却车车人满。这些人大都是携家带口,老少齐出动的本地居民,人们摩肩接踵地涌往赛地。有趣的是进站口仅有一人在自动售票机前介绍如何买票,当有观众摸出比赛门票,他说有门票就可不买票了,记者更是受到优待,几乎不用言语就一切“OK”。 对采访者的热情有加,我感触很深,但恐怕是生活环境的差异,有时也为“热情”所困,初到埃德蒙顿,刚走出机场,便见5位银发老太举着大会标牌等候客人的到来,一说明身份,便有一位老太兴高彩烈地举着牌引着我前行,转弯抹角经过特殊通道就将我引到出站口大会工作组,然后又一位老太领我出站,当穿过几个路口时,汽车都停下为她让路。来到大会送客车站,这里停着3辆双层大巴,她又将我交给了一位十分瘦小的老太。她们都是老年志愿工作者,以前也见过,不稀奇。但接下来却令我吃了一惊,当时到港仅我一人,她让我上了大巴,然后坐上司机位,发动汽车。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驾驭这么个几吨重的庞然大物的司机居然是她!她陷在皮椅里就像翠鸟停在河马的大嘴里!汽车一起动,便高速行驶起来,左转右拐,当我惊魄未定,车已安然抵达目的地。 其实,这几天对加国人的热情体会很多,无论是赛场外,还是赛场内。 特派记者孙儒荣(本报加拿大埃德蒙顿5日电)(四川日报)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