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莫斯科7月14日电(记者刘广李贺普)相隔了7年,北京的五环梦想终于结出了美丽的花朵;相隔了7年,参加过北京两次申办的人士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触。千言万语归一句:北京申奥成功靠的是实力。 楼大鹏,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北京奥申体育规划的关键人物,两次申办的主要陈述人。他对记者说,申奥最终还是靠实力说话,北京能成功的关键因素还是改革开放让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不论是道路和体育设施等硬件建设,还是各种高素质人才等软件建设,都为北京申奥提供了足够的“钙”。他参加过两次申奥的陈述,这次申奥的陈述明显阵容强大,陈述中不少专家的参与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要举办奥运会,北京还需要修建不少新场馆,但楼大鹏表示,北京完全有信心在2006年底完成所有场馆的建设,因为北京每年建筑总面积为2400万平方米,而奥运场馆建筑总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又分摊在这几年内完成,只占全年总建筑面积的1%左右。这本身就是北京实力的体现。 张清,北京奥申委外联部部长,两次申办的参与者。他在分析北京申奥成功的原因时说,首先是中央政府的支持,使举国体制发挥了巨大威力。而群众的支持,成为北京申奥的强大后盾和最强有力的武器,95%的民意支持率让其他申办对手相形见绌。同时,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硬件基础设施与七年前相比,已大大改善。如果让北京来举办2000年奥运会,一样可以成功,但可能就不如悉尼奥运会办得那么出色。 他同时指出,国际奥委会在选择主办城市时,能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如果按照现有条件来评比,北京比不上多伦多和巴黎甚至不如大阪。但是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国际奥委会所看重的也正是7年后一个崭新的北京。 当然,申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概括能说清楚的。北京在这次申办时的大环境要比上次好得多,北京申奥的一项重要环节——对外宣传工作也做得比较扎实,在让国际奥委会了解北京方面工作做得较细,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使北京申奥赢得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委员的支持,等等。 何振梁,已72岁高龄的国际奥委会资深委员,是一位为申办忙得没时间看病的长者,也是两次申办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实践者。他说,与上次申办相比,北京申奥成功最根本一点是,他深切感受到了这几年国家发展了,北京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这样,使本来支持北京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更加坚定了,使本来不太支持北京办奥运会的委员也改变了看法。 刘岩,北京奥申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两次申办的参与者。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这次申办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开放式申办。他举了申办报告制作为例。在编写长达500多页、涉及多达17个主题的申办报告制作过程中,负责申办报告制作组织工作的北京奥申委理论研究室采取招标制,结果理想设计有限公司中标。但是这家公司的私营性质遭到了质疑。刘岩说:“当时就有人反对,认为交给私营公司靠不住,一旦影响了申办报告的质量将无法向人民交代。”庆幸的是,北京奥申委领导的思想很解放,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高水平,而并不在乎哪家企业的“身份”。结果,申办报告的质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最大的保证,并赢得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的充分肯定。 当然,这种开放式申办还体现在北京奥申委聘请国外著名公关公司指导申奥工作。如,向举办了有史以来最成功一届奥运盛会的悉尼虚心取经,在制定申办理念和编制报告等重要文件的过程中聘请了大量的外籍专家和友人等,这些都是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原因。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