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队的三连败,固然是在为培养年轻队员“交学费”,其实也是球队“冷处理”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老队员而付出的代价。 在伤兵满营、无人可用的情况下,申花队昨天终于派出了两个久违的老队员:毛毅军和曲圣卿。曲圣卿是上赛季队里的第一射手,单打独斗能力一流;毛毅军当中后卫可能有些力不从心,但在边后卫的老位置上依旧能独当一面。一些年轻队员也承认,这些老队员在比赛经验和能力上确实“高出那么一点”。 但昨天,这两个球员似乎有些找不到感觉:曲圣卿孤立无援而且忘记了怎么射门,毛毅军尽心尽责但似乎缺乏应有的激情。平时不能以主力身份参加比赛以保证竞技状态,继而在训练中缺乏动力,应该是这两个老队员发挥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冷处理”一些有实力的老队员,说到底是为了给年轻队员挪出位置。毋庸置疑,通过强化手段来培养有潜质的年轻人,无疑可以让申花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但是,当首发阵容11人里,有超过一半的队员都不满21岁,并且是毫无甲A经验的“新兵”时,这种年轻化就被放大到了极点,甚至带了些“走极端”的味道。要知道,衡量培养年轻人是否成功,不是看有多少人首发或是上场多少时间,而应该是看他们在比赛中如何点点滴滴地有所领悟。 以老带新往往要比“全盘更新”更能提高年轻队员的比赛能力。没有老队员的传帮带,一味追求新人的数量,这样的培养策略可以说有些“冒进”。 都说飞鸟尽良弓藏,可刚刚易帜的申花急待解决的问题非常繁多,有什么资本去藏起良弓?为了能够让新人更健康地成长,申花不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并修正原本的“淡化老将策略”。本报记者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