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丹东举行的全国排球锦标赛已进入尾声阶段,作为仅次于联赛的第二大赛事,甲A12支球队及优胜赛5至8名的球队荟萃于此,中国排球的“底细家当”昭然陈列,可谓一览无余。但与比赛规模极不相称的是,本届锦标赛对外宣传乏力,观者寥寥,自甘闭塞,而且,自诩为“波澜不惊”的排球赛场违规违纪、体罚球员等诸多不谐之音也频频奏响。 蔑视裁判,赛场频刮“违纪风” 本届锦标赛从小组赛到决赛,几乎每场比赛都能见到场上球员同裁判理论争执的情景。辽宁、河北两队比赛期间,辽宁队的赵勇在比赛尚未结束之际便脱掉上衣,待裁判对其提出警告时,赵勇竟冲上前去,幸被队友拉开,这才避免了冲突的升级。 7月5日晚,广东队先赢后输,2比3惜败于上海复旦大学队后,队长王育轩屡屡辱骂裁判判罚不公,赛后尾随裁判纠缠不休,两名球员都未能将其‘架住’,王育轩踹了边裁张力一脚。当时,主裁判面色铁青,一言未发。事后,组委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处罚决定并上报排管中心。后王育轩被罚3000元人民币,组委会责令其比赛次日必须离开赛区不得继续逗留,同时对广东队予以通报批评,并处以5000元的罚款。 据有关人士介绍,本届锦标赛排管中心在锻炼后备力量的同时,还有“考裁判”的目的,即通过锦标赛的实战检验,考核裁判的业务能力,并欲借此良机提拔起一批“一级裁判”和“国际级裁判”来。所以参加锦标赛的裁判,并非国内裁判的一流角色,其判罚水平、尺度的相对低下便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比方说,球是否打在界内,是否打手出界,双方跳起争球时是否碰到标志竿,诸如此类细节要求裁判必须眼疾手快、反应准确灵敏。有时一、两个球判罚有出入,就将决定整场比赛的胜负走向。粤、沪之战之所以引起争执,即双方战至17比16广东队领先一分时,上海队扣球打在界线上,但王育轩却认定此球出界,应判广东队得分,这样广东队也就赢得整场比赛的胜利。但裁判坚持原判,双方遂起争执。裁判的错判、漏判兼之球员抵制冲撞的种种不理智言行,使排球赛场的赛风整治工作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体罚球员,新老难觅“将相和” 负于辽宁队后,福建队主教练郑宗源将球员拉到体育场外的空地上,怒不可遏地挨个痛骂,郑宗源骂球员的脑子不如猪脑,连怨带损辅之以不堪入耳的“国骂”。痛骂尚不解恨,郑宗源还强令已累得汗流浃背的球员顶着骄阳烈日,在已被烤得滚烫、坑洼不平、碎石子极多的柏油路上作飞身救球动作,郑宗源称之为“滚”。“滚”的代价是球员个个身上粘满碎石泥土,一些球员的手臂都被划破了,在郑宗源的威吓责骂下,球员心惊胆战,胆小的甚至抽泣起来。与教练体罚球员遥相呼应的是,老队员对新秀的压制也格外引人注目。不少球队的老将有时竟将教练搁置一旁,对年轻球员颐指气使,发挥稍不如意便怒目相向,恶语相加,广东队的小个子自由防守人被队长王育轩唬得战战兢兢,乃至精神紧张接连失误。老将压制新人还表现在故意不配合,暗中做手脚等“黑箱操作”方面,本来能“喂”出好球,偏给你差一个球位,让新人进退两难导致无谓的失误,不少地方队教练都后悔当初还不如尽遣新人上场。本来旨在锻炼新人的锦标赛,在某种程度上却抑制了新人的成长,个人私欲的畸形膨胀是后患无穷的作祟毒瘤。闭关锁国,排坛革新“路漫漫” 在丹东男排锦标赛期间,不少地方队教练对排管中心的一些做法意见颇多。比方说对背后广告转卖权的“独揽”,对主场经营权“全国一盘棋”式的僵化管理,又比如搞联赛只重“皮毛”鲜及实质,出事怕人炒,报喜不报忧,去年的“李铁鸣转会风波”、“于德侃价事件”,中心唯恐闹大,尽可能地藏掖遮掩,这使得新闻媒介难见炒作“卖点”,体育报刊虽多但基本让位于如火如荼的足、篮球联赛,“一潭死水”的联赛能有多大的生命力?就象本届锦标赛,中心既无心对外宣传,也懒得搞赛事经营,赞助商买冠名权连3万元都不愿掏,全国来采访的记者寥寥可数,想要份秩序册都不知谁人经管,偌大个排管中心至决赛前才来一名竞训部的官员,某地方队教练抱怨道:“我真不知道他们都到哪儿去了?”,人浮于事的官僚作风已成为国内排球事业进步发展的阻碍制约。张松 (体育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