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浦泉树文 脸上漾笑意,胸中涌豪情。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让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百年奥运梦”变成了现实。 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训练馆内,曾为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最后一块金牌的跳水运动员田亮,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京申奥成功,是中国体育在奥运史上夺得的又一块‘金牌’。对我们运动员来说,就像拿到奥运会冠军一样兴奋和激动。” 自1896年开始的最初几届奥运会,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因内忧外患一直缺席。直到1928年,中国才首次派人观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且仅仅是赛场看台的观众。 如今,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权,怎能不令每一个华夏子孙欢欣鼓舞! 早在1908年,中国的《天津青年》杂志就曾向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为了实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愿望,中国人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 1932年,保持着当时中国男子100米纪录的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作为第一位中国选手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一心想为中国争口气的刘长春,经过长途跋涉,喘息未定即匆忙应战,结果在100米、200米预赛中即遭淘汰,成绩远不及自己在国内时的纪录。 此后,中国虽派人参加了多届奥运会,但均因国力衰败而在运动成绩上只留下了“零的纪录”。 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14届奥运会上,自费代表祖国参加自行车比赛的荷兰华侨何浩华,在临近终点将要取得第一名时,被后面冲上来的自行车撞倒,左臂骨折,饮恨赛场。在最后一天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从未参加过马拉松训练的哑巴楼文敖临时报名比赛,他一上跑道就拼命地跑,开始一路领先,最终因满脚的血泡和体力不支被抬上了救护车…… 往事不堪回首。 刘长春后人回忆说:“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在奥运会上,中国得到的不是荣誉,而是令人痛苦的屈辱和讥讽。为了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中国人派了一支支队伍参加奥运会,只为拿一块奖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一次次遭遇了惨败,艰辛苦涩的奥运梦成了令人辛酸的痛苦回忆。” 1952年,中国派出的体育代表团一行40人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一人参加了100米仰泳预赛,未能取得名次。此后的25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 北京申奥成功,既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和顽强奋斗,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984年,中国在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冠军的运动员。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闻讯赶到现场,亲自颁奖。他郑重宣布,中国运动员获得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感到荣幸。 想起当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情景,许海峰仍然激动不已。北京申奥成功,更令他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他说:“夺取奥运会金牌,这是我们每个运动员的愿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也是我们几代运动员的期盼。北京申奥成功,使我们心中的宿愿得以实现。” 继23届奥运会取得15枚金牌后,中国在多次大型国际体育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到2000年,中国共在奥运会上夺得80枚金牌。 1993年,尽管北京以两票之差与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失之交臂,但是,申办的过程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繁荣昌盛、自强不息的国家和民族。1999年4月6日,中国再次递交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充满自信和希望的北京人,又一次站在了申办奥运会的起跑线上,并最终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被人耻笑的“东亚病夫”,而是国际公认的体育大国。 曾率团参加过4届奥运会的北京奥申委执行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袁伟民说:“中国一向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早已实现了派一位选手、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的愿望,今天又实现了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梦想。从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整整100年,这是一个民族的奥运情结,也是一个民族的百年期盼。我们坚信,北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最令人难忘的奥运会。”(完)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