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25日电(记者刘涛孙彬)男篮三大中锋日趋成熟,女篮重归亚洲霸主地位,CBA职业化如火如荼,中国篮球的未来似乎阳光明媚。然而在以发掘新人为主要目的的九运会篮球比赛中,年轻球员的表现却让人们感觉到:中国篮球的未来其实并不如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灼灼星光掩饰不了由来已久的窘迫。 九运会男篮比赛中,可圈可点的几位“新人”,其实已是CBA上老面孔。女篮比赛各队的水平层次不齐,拥有高大身材的背后却是技术、意识的严重不足。即使是篮坛巨无霸解放军队,也难掩板凳队员尚嫩的尴尬。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篮球运动曾创造了历史的最好成绩,体校-青年队-省队的三级训练体制,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得男篮首次进入世界八强,女篮也获得了世界亚军。 就在中国篮球创造历史最好成绩的同时,中国篮球的基础开始动摇。在“掠夺”全运会金牌的指挥棒下,各省市围绕着全运会金牌的分布,掀起一股运动项目调整布局之风,投入产出比远不如某些单项的篮球成为不少决策者精简的首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各省市区的专业篮球队由27支锐减至10支左右,其中还包括篮球苗子十分集中的黑龙江省。 在省队的示范下,各级体校也相继作出调整。从此,中国篮坛不但减少了一批好苗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批好教练。而对于篮球运动而言,伯乐远比千里马重要。因为,一个好教练可以带出一批好队员,反之,则可能毁掉一批人。 九十年代中期,曾为中国篮球创造过辉煌的球员退役后,无论是男篮还是女篮,便一直存在断档现象。对于现任中国男女篮国家队主教练来说,目前最大的尴尬是:面对身材条件比以前强几个档次的队员,却不得不花费过多的精力重新开始从基础进行训练。 1996年,CBA推出,篮球开始职业化,政府的单一投入转变为多渠道的市场投入,使得培养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理论上讲,这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 但诞生七年来的CBA,除了培养出王治郅、姚明、巴特尔等三大中锋,激活了整个球市外,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仍是一条短腿。在市场的竞争中,由于各种外部制约政策的不完善,各俱乐部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短期的联赛成绩,比赛中过分依靠老队员和外援,年轻队员缺乏上场锻炼的机会。 因此,在有年龄限制的九运会上,获得CBA2000年-2001年赛季第四名的吉林东北虎俱乐部,代表吉林参赛在预赛阶段即被淘汰,而一直在乙级队徘徊的天津队却能一举冲入全运会决赛阶段。这一强烈的反差,其实反映出当前不少职业队忽略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如果严格按照市场分工的原则,CBA的各个俱乐部不必自己培养后备人才,但前提是必须拥有发达的后备力量培养体系。然而,CBA本身仍处于市场化的初级阶段,为其输送人才的体系远不健全,现实的做法只能是自我培养。 一位篮协的高级官员说,今天的窘迫,其实正是在为当年的行为付出代价,对于中国篮球而言,今天已到收获恶果的季节。篮球人才的培养有一个周期,后备人才不足的窘迫势必将在不短的时间内困扰篮坛! (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