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疯狂的篮球时代。当世界篮球发源地美国首次当起了东道主,欢迎“篮球回家”时,这里却成为美国篮球美梦的终结地。 这是一届疯狂的世锦赛。如果说本届世锦赛的主题词可以翻译成“全世界打同一个篮球”,那么本届世锦赛的主旋律则可以归结为“世界攻打美国”。本届世锦赛居然疯狂到曾经主导篮球世界大赛十年的美国“梦之队”,一输再输,被抛离巅峰;疯狂中,沉睡的南美巨人阿根廷醒来,最终在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中惜败于欧洲霸主南斯拉夫;疯狂中,欧洲豪强德国、西班牙,大洋洲勇士新西兰、加勒比海小国波多黎各缠斗不休;疯狂中,中国男篮被卷得踉踉跄跄,勉强立足。 美国篮球无与伦比的“梦一队”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再没有人怀念一边倒的比赛以及毫无悬念的结果,所以,优秀的NBA球员已没有动力再继续参加国家队的比赛了。然而恰恰在这个变革的十年中,越来越多的国际球员进入了NBA,NBA几乎成了世界篮球的训练营,这些球员又在这里成就了自己的英名。本届世锦赛上,NBA的面孔无处不在。16支参赛球队中,9支拥有NBA球员。德国队的诺维茨基、阿根廷的吉诺比利义无反顾地冲在队伍的最前线。“梦五队”被摒出四强,阿根廷队却崛起了。阿根廷队没有绝对高度的中锋,但是,几名身高介于2米至2.10米之间的球员,以出众的身体素质和娴熟技巧,加上彼此间绝妙的配合,向世人展示了艺术篮球的疯狂魅力。 篮球世界已经变得疯狂。传统意义的中锋在本届世锦赛上已不多见,像新西兰、阿根廷、南斯拉夫的那些高大中锋都能拉出来投三分;诺维茨基、加索尔这些身材高大,却又不专攻内线的球员满场飞奔,承担起全队的攻防核心重任;而像博迪罗加、斯托亚科维奇这样的队员却频频打入内线。队员能力的全面化,使篮球场上的位置感越来越模糊。强力对抗、快速移动、流畅配合,这些要素是一支球队成功的基础,也使现代篮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印第安纳波利斯9月8日专电)本报特派记者严子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