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一队在胜利的门前久久徘徊的时候,郁闷迅速占据了我们的头脑——那些地盘本来是预留给快乐的。 我们原来以为只要有精彩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终究都是俗人,胜利像曙光一样出现终又消失,人们的眼睛开始赤红,没有胜利的拯救,就像饥饿的狼得不到口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连陕西这条“小鱼”都没逮住——我们只能用这个定语来修饰曾经的西北狼——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或者说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
三平两负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军旅首轮逼平上海申花只是一个巧合。八一队的所有问题在那场比赛被掩盖了,而它们却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被彰显。
也因为如此,我们丧失了一种判断标准。我们不知道几场比赛中,八一队派出的阵容是不是最合适的。李鲲或者郭辉,暂时都还没体现出作为361中的“1”的作用,隋东亮成了郝董一样的半场英雄,黄勇则暂时性地消失了。我不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唯成绩论者,但还是发现,八一上场人员的表现,至少到目前还没经得住检验。
人们都发觉了锋线的呆滞与松软,但锋线的问题就现在的人力而言,不是三五天能解决的。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的方向呢,用更猛烈、多点的攻击来弥补前锋的缺陷?用更通俗的话说,为什么就不在浪费了一次机会后,再创造出两次机会——总会给对手打上几记耳光的。这是一道最简单不过的算术题。
而且,这并非胡思乱想。我们都看到了赵家林、孙新波频频的突破与射门,陆博飞和姜坤像强力胶占据两侧,隋东亮也不时传出一些有创意的球。但八一队越靠近对手的门前,越像不会水性的人在深水中挣扎,核桃一样坚硬的他们到最后也涣散了,把时间浪费在抢球上,从抢球到犯规再到点球,眼看到手的胜利又一次变得可望不可及。而这一切的根源,也许是进攻体系出了问题。
缺兵少将的八一队,有心无力的八一队,面色苍白的八一队,苦难深重的八一队,又一次被胜利拒之门外。现在就切断它与胜利的联系,也许还为时过早,我们也能找到一大堆廉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之后,还是想问: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尝一下胜利的滋味?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