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0万?起初开出6000万转让价的全兴最终竟要以这样的低价出手?“这简直就是流血大甩卖!把球员卖了也不止这个价,”有业内人士这样激愤地说。 但事实是,在转让事宜中内忧外困的全兴集团不得不最终咽下这颗苦果,以低于2560万元的超低价卖出三线球队,卖出经营了8年之久的俱乐部,而接手的企业可以肯定的是一家四川省内企业,不然谁能“捡这么个便宜”?有足球专业媒体说,2560万是转让底价。恰恰相反,这是一个顶价!本周三全兴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对记者重申:“我们在转让中不设底价。”但他却不敢否认,全兴的转让事实上已经被箍上了一个“顶价”。只能贱卖了,因为有意向的川内企业出不起更高的价。 辽足迁京引发大震荡 在辽足迁京事件发生之前,四川省有关方面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川队离川”的危险性。在全兴刚刚爆出转让新闻的同时,就有高层传出话来:球队姓川,主场不迁。但随着转让谈判的砝码越来越趋向于省外企业,俱乐部“外姓”的可能性加大,四川省足协专门主持召开了一个俱乐部、媒体、球迷恳谈会,力图以球迷的声音向全兴方面施加压力,使全兴能改弦更张将转让重点放到省内企业上来。 几天后,辽宁足球俱乐部迁京的消息突然公布,这不仅让辽宁体育的主管官员和部门、辽宁球迷震惊,也着着实实吓了四川体育、特别是四川足球的管理层一大跳。 “全兴队的新东家也跟进怎么办?”在这个问题的阴影笼罩下,有关方面以令人惊奇的速度拿出了一个重大举措:为使全兴俱乐部的转让不使球队与“四川”脱钩,经四川省体育局党组同意,省运动技术学院将有条件地放弃对全兴俱乐部的1920万元债务。 在四川省足协给各当地媒体的传真中说:“日前,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与四川成都全兴集团有限公司就有关转让及债权等问题进一步达成了协议。双方重申了于2000年2月签订的协议的有关精神即凡发生足球俱乐部转让、交换,必须要求在新组建的俱乐部公司名称前缀‘四川’,并在四川省范围内确定俱乐部主场……新成立的俱乐部按规定接受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足球协会的行业管理……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支持对方降低转让费,特别是对在执行2000年2月协议中所遗留的债权问题,又作出了重大让步,即对方在转让过程中价格若低于2560万元,学院将放弃1920万元的债权,以促其顺利完成转让工作。” 四川省体育局副局长、省足协主席肖阳宗给记者的解释是:这样做有利于加快全兴转让的速度,有利于四川的企业接手,有利于把川足主场留在四川。 而省足球管理中心主任叶国治强调说,足球始终有很强的地域性,无论如何都应想办法地把球队留在家乡,四川不能学广东。有意思的是,叶主任说广东是有意识地避开了辽宁。 全兴打脱牙和血吞 现在的形势是,就算全兴集团明知道这个“放弃”是一剂裹着糖衣的苦药,也只有咽下去了。这个最新协议,实际上已将川足“锁定”在川内,同时也意味着全兴集团还将在经济利益上作重大让步。 事实上,此前的转让谈判中省外企业态度更积极、出价更合理,但全兴又无权在得到合理出价的同时,给人家戴上“永远留川”的帽子;而四川企业中名气大又有实力的都不愿涉足。 从纯商业化的角度说,四川省的经济运行条件还不足以支撑一支目前中国足球产业格局下的强势甲A俱乐部,全兴选择更有实力的外地企业接手有利于球队的发展,并且在法律上没有障碍。但在商业利益之外,全兴又不得不考虑到社会责任、球迷感情以及政府态度这三方面因素。 但新协议的达成缩小了交易面,基本上堵了省外企业的路,这样一来省内欲接手的企业就能将接手价格压得更低,必须在春节前完成转让的全兴却几无回旋余地,只好挥泪甩卖了。而新协议留给省内企业的“巨大利好”,又使全兴不退的可能性彻底破灭。这样一来,四川省内企业谁接手全兴俱乐部谁就捡了个便宜,全兴就只好落了个“陪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只好以“完成了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自慰。 到底谁是大赢家 尽管各方口风甚严,但笔者在采访中还是得到一些信息:近日,全兴的转让事宜已经进入了关键性阶段,一家有一定实力的民营性质的企业与全兴的谈判业已进入尾声,只是在付款方式等细节问题上尚有一定分歧,买方提出分四次付款的要求还不能为全兴所接受,有待更进一步的磋商,但距离水落石出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记者这两天在与一位熟悉足球产业的经济界人士交谈中,听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说法。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新协议的签订使一部分人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证,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地方上一些足球行业管理者不愿意所属球队离开,有为当地球迷着想、为地方形象着想的成分,但其实质是要维持住自己一摊子人过去在不规范的足球运作中所获取的利益,全兴就成了牺牲品。过去是国家出钱办足球,现在是企业出钱,他们都能得到好处。出让的债权是国有资产,保住的利益是自己一摊人的,现在的问题是,新东家是国有企业还好,如果是民营企业接手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这是不可原谅的。”(西海) (南方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