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夫所指中,中青队赢了阿联酋队并凭借着进球多的微弱优势跻身复赛,晋级的惊险程度一如资格赛淘汰缅甸队。看来王宝山的命还挺硬,如果一不留神,中青队在复赛中干掉沙特队拿到世青赛入场券,按照足协一贯的作派,王宝山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青少年比赛输赢本来就没个准谱,8个队抢5个名额,大家都有希望。何况,虽然中青队有时显得很烂,但也有勇克强敌的时候,比如这场对阿联酋的比赛。尽管作为明年的东道主,阿联酋队无须为世青赛入场券担心,但显然他们没有理由用输球来提升本队的信心,中青队应该是凭本事赢的。 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支被称为“夹缝一代”的中青队实力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也就是它在大部分时间表现的那么差,这就像所谓“黄金一代”其实没有那么强一样。那么,为什么球队有实力,却经常打不出来?弄得王宝山要发“这不是我的球队”那样的猴急? 单纯指责球员斗志松懈、私心杂念多不公平,也很肤浅。对中国球员的职业素质,人们不会评价很高,不过也不应该一输球就妖魔化,并以此来掩盖或淡化其他人的责任。才18、19岁的大男孩,正是嗜球如命的年纪,像这样的国际大赛更是难得的机会,怎么会怕受伤影响踢有丰厚奖金的联赛而在比赛中留一手?须知,队中真正能以主力身份打甲A的球员也没几个。 或许是有不少球员在场上畏手畏脚、拼抢不力,但这不是有力无心,而是有心无力,即在紊乱的战术、猴急的氛围中,他们无所适从。仪器测试表明,中青队的体能好得很,但在场上就是体现不出奔跑和拼抢的优势,以及身高体壮的优势,对此只有外行才会把问题归结到球员不卖力。 1996年,在某种长官意志下,戚务生的国家队在昆明冬训时大练体能,不惜一天一个万米跑,但在亚洲杯上,中国队人人腿上像灌了铅一样奔跑乏力,想拼也拼不起来,至于技战术水平根本无从发挥。今天的王宝山实际上重蹈了戚务生的覆辙,为了讨好某种观念,在训练时让不到20岁的孩子狂练跑圈、大压杠铃,并以教练的权威压制、打击持疑义者。 来自上海中远队的王云是一名公认很有潜质的新秀,今年刚刚提到一队就已经成为中远队的绝对主力,并一度担任中青队队长。但现在,这位今年甲A最佳新人候选人却成为中青队的问题球员,极有可能受到停赛的处罚。消息传到上海,中远俱乐部的领导和教练都感到不可思议,说其他上海球员有作风意志问题大家信,但说王云会闹小九九没人信。 苦孩子出身的王云在球德方面一向口碑极好,不论是训练还是比赛中,他从来不惜体力,从来都是勇往直前,特别的勤奋,他现在还想着以良好的表现打动沈祥福加入国奥队。像这样的球员居然成为问题球员,只能使人感到,中青队教练水平一定在哪出了问题。 中国本土教练一直存在走快出成绩捷径的弊端,其法宝就是身高体壮,就是抢逼围,这在青少年足球中尤为普遍。王宝山显然也不能免俗,选材上高的可喜,打法上猛冲猛抢。但是,抢逼围既然失宠甲A,在国际舞台上的生存空间就更小了,这大概是中国青少年球队在亚洲赛场上一代不如一代、屡屡让“友邦诧异”的根源。 像王云这样的球员,在外籍教练的熏陶下,在甲A的耳濡目染下,已经不能接受这种粗糙打法,他们嘴上不敢说,在场上却“自说自话”,这自然不能为教练容忍。 于是,我们看到一支看球员个体还过得去,但整体却惨不忍睹,在个别场次颇为生猛,却千万不能寄予厚望的球队。同时,一个难题也产生了,如果中青队此次侥幸过关,中国足协还会对这支问题球队进行大重组吗?(周文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