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003年赛季全国足球甲A联赛即将在本周六(9日)揭开帷幕。由于今年是世界杯年,再加上“早已定为休整年”,中国足协决定今年联赛取消升降级。 在非常时期,非常环境,中国足协采取了非常政策,将甲A联赛和即将实行的中超联赛“捆绑”在一起,使得甲A联赛呈现非常微妙的变化。 市场竞争更残酷 今年联赛取消升降级,对甲A各俱乐部的经营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没有了升降级的刺激,俱乐部的态度将产生异与以往的严重倾斜,球员的心理也会因为根据付出与回报多少的比例产生微妙变化,比赛的观赏性、对抗性和精彩程度肯定将大大下降,到场观战的球迷人数也将会大幅下滑。这将导致本已岌岌可危的球市走到悬崖边缘。所以,今年各俱乐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脆弱的球市中保证良好的市场经营。 足球职业化以后,虽然绝大部分俱乐部的发展资金还不是靠自己的市场经营来自给,而且俱乐部市场经营的收入也远不能满足支出,但是,俱乐部市场经营的好坏还是能充分反映出俱乐部的发展前途。 在今年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各甲A俱乐部不得不各显神通,制订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以确保本赛季的经营收益。其中,北京、上海由于各有两支球队,“同城兄弟”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在上海滩,老字号球队申花队一枝独秀的地位被新贵中远队的出现而打破,他们的竞争不仅仅在比赛成绩上,市场经营方面也将白热化。 为留住球迷,申花俱乐部采用“连锁半价”的售票方法,即申花队每场比赛的票根都将作为下场比赛购票的半价优惠凭证。对此,中远俱乐部当即作出反应,提出“买十送四”的响亮口号,即球迷只需花10场球的钱,就能观看全赛季14场主场的比赛,甚至还决定维持其去年在甲B时的门票价格,以确保上座率。类似的情况在刚刚进军北京的辽宁足球队和地头蛇北京国安队之间也存在:为了获得比对方更好的经营效果,两家俱乐部对有意投资的商家都采用降价手段,而且比赛门票价格也比原来有了大幅度的下调。 后年,中国足协将建立一个中超联赛。按照中国足协很不完整的构思,在中超里混的俱乐部再也别想含着奶嘴生存,必须自给自足。没有生存的危机,俱乐部是不会动脑子的,如果中超真的能像中国足协想的那样来经营,今年则不失为俱乐部“断奶”的一个好机会。但令人担心的是,在目前这种竞争环境下,各俱乐部能做到逐步“断奶”吗? 生存环境更艰险 很多在中国足球圈子里待过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中国足球的生存环境有点畸形。这些畸形包括俱乐部、教练和球员。 在足球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中国足球的投入资金却与水平呈巨大反比。一直以来,绝大部分投资足球的企业都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的规律来经营足球俱乐部,而是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一个交流载体,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仔细考虑如何使俱乐部像一个独立的公司一样生存、赢利。在今年取消升降级之后,各俱乐部都没有了上级的指标任务,很多俱乐部都缩减投入开支,能省则省,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中国足球环境的畸形发展使得教练和球员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不到十年的足球职业化改革中,工资上涨了数十甚至数百倍。今年各俱乐部的财政缩减,肯定会涉及到球员和教练的工资利益。例如,重庆力帆俱乐部规定,本赛季要将队员工资的20%提取出来作为风险金;如果本赛季未能进入前6名,根据具体名次,风险金将按不同的百分比扣除。虽然俱乐部有意收紧银根,勤俭度日,但在长年形成的攀比氛围中,俱乐部的资金追加趋势已形成难以立刻终止的巨大惯性,俱乐部在这一块的资金投入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过球员的心态和斗志却很难说不会没有大变化。 在完善的足球职业联赛中,球员的价格应该和他们的价值成正比。中超联赛据说是一个真正市场化、公司化管理下的联赛。在那样的环境里,中国足球界很多长年积累下来的痼疾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理,像球员工资、球员转会、黑哨假球、足球暴力等等问题,都应该比现在解决较好。不过,从现在中国足协制订的中超方案和各俱乐部的真正态度来看,这一光明前景能否出现却还是一个未知数。本版撰文邱江剑 |